2022年党校公开课第二季观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校公开课第二季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党校公开课第二季观后感

党校公开课第二季观后感5篇

【篇一】党校公开课第二季观后感

《欢乐喜剧人第二季》观后感

西方说顶级的幽默来自于“政治和性” 中国的喜剧人在国情的限制下,使尽浑身解数,至少同样做到了欢笑的效果,这一点值得为所有喜剧人鼓掌。

幽默的有一条金科玉律:优越感给人最大的快乐。不论是一则笑话还是一部电影,引人发笑的总是主角犯傻装二,寝食犯愁的时候。无疑笔者心目中的喜剧之王--周星驰先生如是成功,他也给中国的喜剧开创了新一派别“无厘头”。我们说向经典致敬、向大师学习出来的作品永远不会是最差的。所以我们看到了第一季的“再活五百年”穿越时空救人效仿月光宝盒、第二季的“潘金莲西门庆灵魂互换”同样致敬大话西游;
“摸金校尉离奇被箭射”满满是功夫中的倒霉感;
“三国摇滚抚琴”类似唐伯虎点秋香经典说唱;
最后的“拯救花果山”兼有西游伏魔和大话西游的神韵。抄袭和致敬只有一念之差,麻花做得很好,多年的话剧舞台经验,无厘头风格继承得恰到好处,穿插几个经典桥段,效果奇佳。就在舞台呈现的效果和短时间带入剧情,在喜剧人舞台上当属第一。

同样遵循了金科玉律的大潘佳佳,将两个难兄难弟,演绎得入木三分,倒霉到喝凉水都塞牙,同样搭配无厘头风格,夸张的表情呈现,获得了观众的喜爱。更难得可贵的是将草根的拼搏情怀,完整的体现,如果对比麻花,只能说输在舞台全方位的表现力上,毕竟爱笑与麻花的底蕴不可同级而比。

与其说岳云鹏最终夺得冠军,不如说最后的冠军颁给了德云社。相声阿甘足够努力,但受困于形式和创作,前期的网友原创投递效果一般,后半段只能靠老段子和援兵撑场,最终在郭老板和于大爷神助攻下,几个毫无主题节目,竟然撑过,并最终夺冠。依靠“河南style”走红的岳岳,可以接受你舞台上吃老本,但竟拿出来重说并冠以祝贺小李子夺标的名头,实在略有不齿。诚然,相声的形式和对创作的要求,对岳岳舞台效果提升有很大限制,不过形式不足,人头来凑,最后德云社集体出动,将冠军抢下来,可见郭老板誓死争胜的决心。所以说冠军给了德云社,也算是这几年席卷全国的相声剧场的最好嘉奖吧。话说回来,竟然站到同一个竞技场上,就是以舞台喜剧效果为最终的评判唯一标准,就像选秀节目中别拼悲惨的家庭环境一样,整那些臭氧层子有啥用啊。单就岳岳相声第一名的成绩,名实难符也。

作为土生土长的辽宁人,对于民间艺术团的感情可想而知。“创始人”赵本山经常挂在嘴边上说,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出身,你就是个小农民,来自东北农村,不要忘记养你的这片黑土地。晚会小品第一人,当年的成功就是把东北农村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每个大时代背景下展示出来,辅以东北人自有的幽默感,就已经足矣。没有了深扎的黑土地,徒弟们就只剩二人转的炫技了,哭活、耍贱、耍怪、翻跟头…… 悲从中来,本山传媒的转型还是艰难险阻的。突然有个有趣的想法,如果拼人脉和神助攻的话,半决和决赛能依次请来丹丹、药匣子,最后的解禁复出的本山大神,借喜剧人重出江湖,或许结果或许截然不同。看来本山大叔已经与世无争,致胜的念头没有风华正茂郭老板来的强烈。

潘长江老师还是比较适合坐在下面雅间当评委,二十多年的春晚小品表演,与这个舞台的创新思维南辕北辙。但要为潘老师的勇气鼓掌和致敬。

香港的喜剧需深植于电影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台湾的喜剧效果需要黄段子和口无遮拦的肆无忌惮,在内地环境中,目前来看,是没有生长土壤的。

道可道非常道。作为东北人,骄傲的看到麻花、潘佳、辽宁团这些顶尖的东北幽默的表现,当然也包括天津曲艺的优秀呈现。但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不同选择,将他们分成不同的人。如何传承、怎样创新,是进阶的重要课题。喜剧人是个不错的舞台,各显其能,同样短板也暴露无疑,足够真实,足够残酷。

【篇二】党校公开课第二季观后感

《朗读者》第二季观后感

“ ___,方得始终。”人生路上,每到重要的转折关口,很多人都会停下脚步,回想一下一路走来的那份“初心”,才能更坚定地继续走下去。作为去年文化类节目中的翘楚,在这个重新出发的重要时刻,《朗读者》把第二季第一期的主题定为,初心。

什么是初心?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凭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和物理系的学者们共同朗读了一段大学献给清华大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叶企孙先生以及为中国物理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们。那正是它们的初心之所在,也是他们的治学之道。

丹顶鹤的守护人徐卓以一篇张抗抗的《白色大鸟的故乡》献给他的家人。“很多年一直想去叫做扎龙的那个地方,只是因为那些白色的大鸟——丹顶鹤。”

而姚明作为中国篮协的主席,他对于篮球和运动员这份职业也有不同的理解。对他来说,可能初心并不是获得地位头衔,而是最终能够让更多人认同,让大家真的可以去模仿和喜欢的东西。正如海明威的《天真的高贵》中所写的,“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大家所熟知的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先生更是在现场分享了他年轻的时候的经历。卖过冰棍儿,做过农活,修过大坝,一直到42岁才开始正式创业。如今已蝉联多次内地首富的他依然勤勉,“一个人要做点事业,首先要有理想,现在的我应该是不需要再继续赚钱了吧,我这几辈子也用不完。但我还在努力工作,只想要为社会为国家做点贡献。”

最后一位是一直说着陕西话的贾平凹先生。他自我调侃说不说普通话是因为不普通,董卿老师立马补了句,终于知道 ___这么普通了,现场笑声一片。后来谈到秦岭,谈到家乡,谈到初心,最后与众多的朋友一起朗读了先生的多段作品。这些作品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却听得人内心却波澜万丈。文字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这份真情和悲悯,便是他的初心吧。

整期节目看完,内心感慨万千。总觉得看不够似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内心感受太多,凝于心,却难出于口。《朗读者》第二季,初心不改,朗读依旧。而我也愿意追随它的脚步, ___,不计过往,也将如董卿老师在获白玉兰奖的时候所说的那样,“一往无前,始终如一。”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篇三】党校公开课第二季观后感

《朗读者 第二季》观后感

  1

  书声琅琅,且读且行

  朗读者第二季第一集,我看的很匆忙,赶着ddl一边写论文一边放直播,还用另一个手机在刷着微博话题跟着动态。但看着那熟悉的舞台熟悉的灯光和熟悉的她,我仿佛又回到节目的现场,门开,灯亮,声响,她款款走出,我自内心深处爆发出一声尖叫,世间美好,汇聚一人,不负如来不负卿。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从初生牛犊到稍涉人世,董老师将朗读者比喻为自己的孩子,而作为观众的我们更是这个孩子成长的见证人。阅读是一件很日常的事情,但朗读不是,现在的人们已经少有时间和精力会去停下来认真的将书本上的文字朗读出来,而朗读者要做的就是唤醒我们读书的意识。第一季的问世,激发了多少人回归书本的欲望,第二季卷土重来,文化底蕴更增,涉及书本更深,面向群体更广,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坚守朗读者节目的初心和目标,坚守董老师的一个梦和一份执着。

  我不太爱去宣扬董老师为了这个节目付出了多少,熬了多少夜,或者说长了多少白发,因为这一切都是她的事业和责任,她在这其中证明着自己的价值和品质,她也从中获得了满足和快乐。但是我们依旧不得不说,董老师很辛苦,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很辛苦,做电视的艰难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最终只被部分人检验,而电视节目面向的却是数十万的挑剔的、风格迥异、审美不一的观众们,得到大家的认可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朗读者第二季开播前一天的宣传海报,董老师的眼角多了的几条皱纹,眼下的发乌的眼袋,她曾累到流泪,这些我们应该看见。

  第一季正赶上我高三,每周的朗读者便成为我一周的作文素材,我已经不记得我的作文里出现过多少次许渊冲先生,出现过多少次胡玮炜,朗读者于我,是快速获取文学新知的好途径,是快速了解名人大家的好途径。

  第二季播出此时,我已经来到大学,我不再急功近利的为

考试

而读书,我已经拥有了慢慢读书的时间和精力,此时我将朗读者视作志同道合的好友,我将与他一起品味文字的魅力,这期间我还会有很多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会认识贾平凹先生,我会与姚明一起读海明威,我会同更多更有趣更有阅历的人同行,他们在指引着我,以朗读者的身份,以朗读的方式。

  朗读有力量,魔力魅力生命力。

  它让过路人驻足,它让旁观者倾耳;它让古老的文字复活,它让厚重的书本起舞;它让现场的人凝神,它让荧屏前的你我静气。

  神秘的力量,让人心动。

  2

  一封迟来的回执

  说来惭愧,我第一次接触到《朗读者》这个节目,并不是在电视荧屏上。

  我对于第一季《朗读者》的印象,始于“声音”。我有晨跑的习惯,跑步时喜欢戴着耳机听些什么。很偶然,有一天早上我在晨跑时,在喜马拉雅上听到了秦玥飞的片段(朗读《泥泞》)和郭小平校长的故事与朗读的《如果》。作为一名工科生,我之前对这些关注甚少,那时方知道这档节目。后来,《朗读者》就成了我晨跑时的专属BGM;我也上网搜到了播出时间,从此推掉了周六晚上朋友们出去玩的邀请“我就不去了,有一个想看的节目晚上播出。”没多久,第一季节目就结束了。过了一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在上周末等到了第二季节目开播。

  第二季第一期在上个周末如约而至了。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是“初心”。在我看来,这个词的选择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个看似用滥了的词,节目组没有选择避讳,而是请来了各位嘉宾,来诠释他们的初心。我自身 “大学生+喜欢篮球”的身份,让我在第一期的嘉宾中,对薛其坤教授和姚明这两位嘉宾印象深刻。

  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中节目组在细节处明显更为用心。姚明在访谈中提到自己正是在“奔跑时空气流动声和球鞋磨擦地板和进球时刷网而过的声音”,这些不全神贯注就不会察觉到的细微的声音中,开始爱上篮球的。这里,节目组用心的配上了相应的背景音,瞬间就带入了那个场景之中。薛其坤教授朗读的内容是《礼记·大学》节选,也用心的配了相应的翻译字幕。而且,在访谈中适时插入的图片也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情境。

  我想,正是这些细节,显现出了节目组的“初心”,和把这份初心坚持做下去的诚意。这个世界上有思想的人太多了,真诚反而更能打动人。真的很感谢节目组,让我有幸尚在大学时期就了解了许多道理,吸收了很多思想;我也真正地被文学打动,产生了对于读本的兴趣——看完节目后,就去图书馆借来了《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阅读。也摘抄了喜欢的读本片段,比如《真实的高贵》和《八十抒怀》。

  我感到了你们十二万分的诚意,我也想认真的用这篇评价来作出回应:真的有人因为这个节目而感受到了文学的光,感受到了人不只是靠吃米而活着的。你们的坚守和真诚,一定会换来更多人的真心。谢谢你们,谢谢剪辑师的精妙剪辑,节目节奏把控;谢谢胡德夫先生的演奏;谢谢嘉宾的故事与朗读;谢谢主持人抛出的引人深思的问题;更要谢谢你们,所坚守的那份初心。

  我的朋友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节目啊?”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想,“朗读嘛,我普通话不行,读不好。”可是嘉宾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怎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大抵是因为节目氛围中有我很喜欢的“人情味”吧。不仅仅是读书,朗读;而是通过访谈,把人物情感和书本,和当时的作者想传达的思想情感相结合。

“情感”也正是节目的核心所在。这些才让我意识到,朗读真真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我想,《朗读者》节目所追求的也不仅仅是让观众留下感动的泪水,而更多的,是感动过后的思考。节目的播出,就像是在水中投了一颗石子,而观众的感受与思考就是投下石子后泛起的涟漪。比如姚明在节目中提及的“竞技体育确实是残酷的,但是我们也要感谢对手,正是那些离开的人成就了我们。”这些思考更让我们对节目印象深刻,而不是像快餐文化一般,简单的一过了之。

  谢谢董卿,谢谢节目组,正是你们的初心和不忘初心的坚守,让我的生命中又多了一道文学的光。

  3

  初心不改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生路上,每到重要的转折关口,很多人都会停下脚步,回想一下一路走来的那份“初心”,才能更坚定地继续走下去。作为去年文化类节目中的翘楚,在这个重新出发的重要时刻,《朗读者》把第二季第一期的主题定为,初心。

  什么是初心?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凭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和物理系的学者们共同朗读了一段大学献给清华大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叶企孙先生以及为中国物理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们。那正是它们的初心之所在,也是他们的治学之道。

  丹顶鹤的守护人徐卓以一篇张抗抗的《白色大鸟的故乡》献给他的家人。“很多年一直想去叫做扎龙的那个地方,只是因为那些白色的大鸟——丹顶鹤。”

  而姚明作为中国篮协的主席,他对于篮球和运动员这份职业也有不同的理解。对他来说,可能初心并不是获得地位头衔,而是最终能够让更多人认同,让大家真的可以去模仿和喜欢的东西。正如海明威的《天真的高贵》中所写的,“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大家所熟知的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先生更是在现场分享了他年轻的时候的经历。卖过冰棍儿,做过农活,修过大坝,一直到42岁才开始正式创业。如今已蝉联多次内地首富的他依然勤勉,“一个人要做点事业,首先要有理想,现在的我应该是不需要再继续赚钱了吧,我这几辈子也用不完。但我还在努力工作,只想要为社会为国家做点贡献。”

  最后一位是一直说着陕西话的贾平凹先生。他自我调侃说不说普通话是因为不普通,董卿老师立马补了句,终于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普通了,现场笑声一片。后来谈到秦岭,谈到家乡,谈到初心,最后与众多的朋友一起朗读了先生的多段作品。这些作品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却听得人内心却波澜万丈。文字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这份真情和悲悯,便是他的初心吧。

  整期节目看完,内心感慨万千。总觉得看不够似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内心感受太多,凝于心,却难出于口。《朗读者》第二季,初心不改,朗读依旧。而我也愿意追随它的脚步,不忘初心,不计过往,也将如董卿老师在获白玉兰奖的时候所说的那样,“一往无前,始终如一。”

  4

  朗读者 第二季

  关于朗读者这个节目啊,真的是有太多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的话了。

  很开心可以去到现场参与录制,听她聊着第二季选择嘉宾的用心,听她对着对讲说“面光要有‘倾泻’的感觉”,看她在对嘉宾朗读的场景镜头不满意时,告诉工作人员要降低背景图片对比度,听她在灯暗工作人员摔倒时“在楼梯上贴一个反光标志”的建议,看她拿出手机打开微信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刚刚录好的部分………听她对嘉宾娓娓道来的采访,看她对节目镜头,灯光的用心。看着她眼含热泪对观众说,“其实做这个节目就是想和大家分享,分享很多很多人的故事,分享很多很多人的感情,分享这些经典的文字里,用泪,用血,用命换来的思想,希望给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带来一些宽慰。”感受过她在现场给观众放宣片之后问大家,“好看嘛?”的骄傲。听她讲着做这个朗读者的初心,“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看,还有人在读,我们这个节目就一定要做好,献给大家。”也看过在观众表达对第一季节目的喜爱时,她眼中的小骄傲“第一季很棒是吧?第二季更棒!第三季更更棒!”看过她在多次录制不满意时生气的“最后一次啦!”也感受到过她对于录制出彩的嘉宾结束后说“完美。”小雀跃。还记得她在导演让嘉宾再录一遍的时候走上台说“不用啦,我都想好后期怎么做啦!”她也曾开玩笑般地对我们说过“真羡慕你们,只要鼓掌就好啦。”记得她说过的“唱歌比主持容易,主持一个字都不能错的,唱歌我只要哼哼就好啦。”记得差点又把她自己唱哭的当你老了,记得全场起立大合唱的至少还有你,记得她无数次的哽咽……

  能陪她录到凌晨,也是再幸福不过了。

  虽然现在都还是未知数,但感觉一切又已经近在咫尺,于是忍不住脑补,那个需要她全身心投入的节目。即使看过所有的录制内容,我也仍愿意安静的坐在电视机前面认真的看完节目,只有看过了播出的版本,你才知道,她的努力,她的用心,远不止我们所能看到的。访谈内容的摘取,朗读镜头的剪切,一切的一切,都只能让我由衷感慨,董卿,真强大!

  所以别回头了,亲爱的,骄傲地向前走吧。

  如果你看到这里,那么别忘了每周晚上八点,中央一套 朗读者第二季 我们不见不散!

  5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本期节目的主题词是“初心”。而何为初心呢?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本心最为接近的那颗心。它就像播种在每个人心里的种子,日复一日,长成参天大树;它又仿佛像路的起点,慢慢地,绵延成漫漫远方。

  千年前,一代枭雄,步出夏门,行至江畔,振臂而呼:“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前有古人寻初心,今人亦此。国之栋梁,薛其坤院士,虽出生山东乡村,但他求知若渴,心怀科学梦,艰苦奋斗;虽两次考研失败,但他毫不气馁,补查漏洞,夯实基础;虽异国求学遭人藐视,但他依旧不忘初心,废寝忘食,攻坚钻研……最终他带领团队首次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做出了诺奖级别的成就,一举成名天下知,圆了那个儿时朦朦胧胧的科学梦。这个梦,是多少人儿时笔墨下的“常客”,但真正让初心的种子发芽继而又长成参天大树的又有几人?

  在节目中,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以及物理系的学者们共同朗读了一段《礼记·大学》,以此献给清华大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叶企孙先生以及为中国物理事业做出贡献的前辈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正是他们治学之道,也是他们初心所在之处。

  扎龙湿地丹顶鹤的守护人徐卓,放弃了保研的机会,转学到了东北林业大学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毕业后回到了扎龙,与家人一起投身到保护丹顶鹤的事业当中。徐卓以一篇张抗抗的《白色大鸟的故乡》献给他的家人。“很多年一直想去叫做扎龙的那个地方,只是因为那些白色的大鸟——丹顶鹤。”没错,只是因为初心。

  中国著名的篮球运动员姚明现作为中国篮协的主席,在节目中他对篮球这一份初心有着不同的理解。他说,初心并不是获得什么地位头衔,而是能够让更多人认同,让大家真的可以去模仿和喜欢的东西。正像海明威的《天真的高贵》中所写的,“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写作说到底就是在写自己,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自己的秦岭,在创伤时给予我们修补,在迷途时给予我们方向。”贾平凹先生的初心则是他的心头萦绕的秦岭,是他的文学革命创作根据地。

  “我的心中流着一条河,岸田上有一群人,那是家乡的河流。我记得,永远地记得……”,随着歌手雄浑的嗓音,节目即将落幕。最后,主持人董卿翻说:“文学创作可能只是一部分人,阅读可能也只是一部分人,但是初心却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而《朗读者》这期节目的初心,便是用最真挚的情感,用最美好的文字,抚慰人心,希望《朗读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方得始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6

  一见如故 再见如初

  2017年2月18日雨水那一天,一个叫《朗读者》的“小天使”呱呱坠地。他让我遇见了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你有多久没有朗读了?很久了吧!”我仿佛被一身粉色西装的董卿说中了心事,不禁哑然。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在董卿的陪伴下,我感受到了眼泪的力量、勇气的真谛、家国的温度、人生的百味和青春永恒的魅力。

  一年多过去了,这个让我浮躁的心变得沉静的小天使,终于在5月5日立夏这一天成长归来了。第二季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是“初心”。“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美好的文字,抚慰人心”是《朗读者》朴素的初心。短短1分14秒黑白色调的札记,却使我热泪盈眶。

  “时隔一年,《朗读者》又和大家见面了,不知道这一年大家过得怎样,是否别来无恙?”董卿的开场白亲切如初,书信体的语言娓娓道来,仿佛是一个老友在和自己对话。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扎龙湿地第三代守鹤人徐卓、篮坛名将姚明、企业家宗庆后、作家贾平凹,五位嘉宾的人生经历和经典文字的力量,产生了化合和叠加,带给了我欢笑、感动和思考。坐在董卿对面,许多平凡的生命绽放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物理学家薛其坤是第一位登台亮相的嘉宾。他出身山东农村,小时候上学时,课桌是劈开的树,但他却有一个朴素的科学家梦。三年考研,只身赴日本读博,读博6年后才接近儿时那个朦胧的梦……这个梦,许多人在小学时代的

作文

里写过,但真正让种子发芽继而长成参天大树的又有几人?

  薛校长朗读了《礼记·大学》节选,这是《朗读者》的舞台上首次出现文言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作为当代中国最高学府之一的清华大学的校长,朗读《大学》非常契合。

  第二位嘉宾徐卓的名字有些陌生,但那首《一个真实的故事》却是年少时听过的。依稀记得这首歌讲的是一个女孩为了保护丹顶鹤而牺牲的故事。记忆中的那个女孩就是徐卓的姑姑徐秀娟。令我感动的是,徐卓放弃了保研的机会,转学到了东北林业大学学习野生动物保护,毕业后回到了扎龙。她觉得,她和爸爸做着同一个事业,就好像爸爸还在她身边一样。

  当徐卓回忆起自己和殉职爸爸的点滴过往时,主持人董卿似乎也心有戚戚,泪光莹莹。当她们走出采访间时,董卿温暖地用手扶了扶徐卓的后背。

  姚明笑着回忆说有一年夏天,听到了耳边传过的呼呼风声、球鞋在地板上的摩擦声、篮球进筐时刷网而过的声音,这些美妙的声音让他喜欢上了篮球运动,我突然觉得这个2米多的大男人变得柔软了。

  宗庆后让我看到了他们那一代人,年轻时生活穷苦,在生活富裕了之后依然保持创业之初艰苦朴素作风的初心。

  压轴嘉宾是陕西作家贾平凹。他是《朗读者》舞台上第一位讲一口方言的嘉宾,他和董卿的对话轻松诙谐。比如,他说创作时,会在豪华笔记本上打个草稿,还会挑个日子。他比喻自己初初写作时,是一个流寇,后来回到老家,才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学革命根据地——秦岭。

  贾平凹和他的朋友们的朗读,有陕西话,有参差不齐的普通话,也有董卿教科书般的朗读,但在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现场伴奏下,却也和谐共融。

  “我的心中流着一条河,岸田上有一群人,那是家乡的河流。我记得,永远地记得……”

  这是《朗读者》第二季的主题曲《一幅画》简单朴素的歌词,很喜欢它缓缓流淌的旋律。伴随着胡德夫浑厚的嗓音,主持人董卿翻动书页说:文学创作可能只是一部分人,阅读可能也只是一部分人,但是初心却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

  看完这期节目,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喜欢文学的初心。犹记得年少时,在我们镇上的小书店看到《书剑恩仇录》,想让爸爸买的情景;想到了中学时代,在姑姑家的书房看到《平凡的世界》而借回家的喜悦;想到了

高一

的时候,问同学借了《围城》,趁双休日在家细细品读的美好;想到了大学时代,在图书馆反复借阅的《红楼梦》……

  在《朗读者》第二季宣传片和第一期节目中,都有这样的镜头:阳光透过树叶照下来,清新而美好。董卿去年在接受《南方周末》专访时说:我现在还能回想起自己在学生时代,夏日午后,知了叫着,阳光透过树叶灿烂地照下来,那种场景美得想让你痛哭一场。所以可能始终对校园、对书本有一种渴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朗读者》就是董卿的初心。她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见过的人,都藏在《朗读者》的每一个细节中。在第二季,采访间布置得更加温馨了;增加了《大学》的白话文字幕;重现了姚明叙述篮球场美妙声音的音效。屏幕右侧显示文本内容的书影、节目尾声展示每位朗读者金句的照片、朗读时的舞美效果、阅读空间的拓展……较之第一季都有了改良升级,节目组的匠心可见一斑。

  董卿在《朗读者》第二季清华大学看片会说:我们愿意去做也许收视率不高,但会在很多人的心里埋下种子,能够带来美好、温暖、鼓舞和感动的一档节目。为了《朗读者》的诞生,她连续通宵、日夜颠倒,鏖战二十个小时……

  愿《朗读者》的初心不被辜负,愿制作人董卿每天都能笑得像个孩子,愿文学的种子能在更多人心里发芽生长,愿每个人都能怀揣初心、勇敢前行!

【篇四】党校公开课第二季观后感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朗读者》第二季观后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生路上,每到重要的转折关口,很多人都会停下脚步,回想一下一路走来的那份“初心”,才能更坚定地继续走下去。作为去年文化类节目中的翘楚,在这个重新出发的重要时刻,《朗读者》把第二季第一期的主题定为,初心。
  什么是初心?初心可能是一份远大的志向,世界能不能变得更好,我要去试试。初心也许是一个简单的愿望,凭知识改变命运,靠本事赢得荣誉。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和物理系的学者们共同朗读了一段大学献给清华大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叶企孙先生以及为中国物理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前辈们。那正是它们的初心之所在,也是他们的治学之道。
  丹顶鹤的守护人徐卓以一篇张抗抗的《白色大鸟的故乡》献给他的家人。“很多年一直想去叫做扎龙的那个地方,只是因为那些白色的大鸟——丹顶鹤。”
  而姚明作为中国篮协的主席,他对于篮球和运动员这份职业也有不同的理解。对他来说,可能初心并不是获得地位头衔,而是最终能够让更多人认同,让大家真的可以去模仿和喜欢的东西。正如海明威的《天真的高贵》中所写的,“真正的高贵,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大家所熟知的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先生更是在现场分享了他年轻的时候的经历。卖过冰棍儿,做过农活,修过大坝,一直到42岁才开始正式创业。如今已蝉联多次内地首富的他依然勤勉,“一个人要做点事业,首先要有理想,现在的我应该是不需要再继续赚钱了吧,我这几辈子也用不完。但我还在努力工作,只想要为社会为国家做点贡献。”
  最后一位是一直说着陕西话的贾平凹先生。他自我调侃说不说普通话是因为不普通,董卿老师立马补了句,终于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普通了,现场笑声一片。后来谈到秦岭,谈到家乡,谈到初心,最后与众多的朋友一起朗读了先生的多段作品。这些作品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拙、憨厚,却听得人内心却波澜万丈。文字极富想象力,通俗中有真情,平淡中见悲悯。这份真情和悲悯,便是他的初心吧。
  整期节目看完,内心感慨万千。总觉得看不够似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怎么过得这么快。内心感受太多,凝于心,却难出于口。《朗读者》第二季,初心不改,朗读依旧。而我也愿意追随它的脚步,不忘初心,不计过往,也将如董卿老师在获白玉兰奖的时候所说的那样,“一往无前,始终如一。”

【篇五】党校公开课第二季观后感

《朗读者第二季》观后感
说来惭愧,我第一次接触到《朗读者》这个节目,并不是在电视荧屏上。
我对于第一季《朗读者》的印象,始于“声音”。我有晨跑的习惯,跑步时喜欢戴着耳机听些什么。很偶然,有一天早上我在晨跑时,在喜马拉雅上听到了秦玥飞的片段(朗读《泥泞》)和郭小平校长的故事与朗读的《如果》。作为一名工科生,我之前对这些关注甚少,那时方知道这档节目。后来,《朗读者》就成了我晨跑时的专属;
我也上网搜到了播出时间,从此推掉了周六晚上朋友们出去玩的邀请“我就不去了,有一个想看的节目晚上播出。”没多久,第一季节目就结束了。过了一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在上周末等到了第二季节目开播。第二季第一期在上个周末如约而至了。第一期节目的主题词是“初心”。在我看来,这个词的选择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个看似用滥了的词,节目组没有选择避讳,而是请来了各位嘉宾,来诠释他们的初心。我自身“大学生+喜欢篮球”的身份,让我在第一期的嘉宾中,对薛其坤教授和姚明这两位嘉宾印象深刻。
和第一季相比,第二季中节目组在细节处明显更为用心。姚明在访谈中提到自己正是在“奔跑时空气流动声和球鞋磨擦地板和进球时刷网而过的声音”,这些不全神贯注就不会察觉到的细微的声音中,开始爱上篮球的。这里,节目组用心的.配上了相应的背景音,瞬间就带入了那个场景之中。薛其坤教授朗读的内容是《礼记·大学》节选,也用心的配了相应的翻译字幕。而且,在访谈中适时插入的图片也让我们更了解当时的情境。
我想,正是这些细节,显现出了节目组的“初心”,和把这份初心坚持做下去的诚意。这个世界上有思想的人太多了,真诚反而更能打动人。真的很感谢节目组,让我有幸尚在大学时期就了解了许多道理,吸收了很多思想;
我也真正地被文学打动,产生了对于读本的兴趣——看完节目后,就去图书馆借来了《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阅读。也摘抄了喜欢的读本片段,比如《真实的高贵》和《八十抒怀》。我感到了你们十二万分的诚意,我也想认真的用这篇评价来作出回应:真的有人因为这个节目而感受到了文学的光,感受到了人不只是靠吃米而活着的。你们的坚守和真诚,一定会换来更多人的真心。谢谢你们,谢谢剪辑师的精妙剪辑,节目节奏把控;
谢谢胡德夫先生的演奏;
谢谢嘉宾的故事与朗读;
谢谢主持人抛出的引人深思的问题;
更要谢谢你们,所坚守的那份初心。
我的朋友问我“你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个节目啊?”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想,“朗读嘛,我普通话不行,读不好。”可是嘉宾用并不标准的普通话朗读怎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呢?大抵是因为

1

节目氛围中有我很喜欢的“人情味”吧。不仅仅是读书,朗读;
而是通过访谈,把人物情感和书本,和当时的作者想传达的思想情感相结合。“情感”也正是节目的核心所在。这些才让我意识到,朗读真真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我想,《朗读者》节目所追求的也不仅仅是让观众留下感动的泪水,而更多的,是感动过后的思考。节目的播出,就像是在水中投了一颗石子,而观众的感受与思考就是投下石子后泛起的涟漪。比如姚明在节目中提及的“竞技体育确实是残酷的,但是我们也要感谢对手,正是那些离开的人成就了我们。”这些思考更让我们对节目印象深刻,而不是像快餐文化一般,简单的一过了之。谢谢董卿,谢谢节目组,正是你们的初心和不忘初心的坚守,让我的生命中又多了一道文学的光。最后,真的想做一波硬广:—1,每周六晚20点黄金档,《朗读者》第二季与您不见不散。希望大家都去看,感悟生活,思考人生。【《朗读者第二季》观后感】
2

推荐访问:观后感 党校 第二季 党校公开课第二季观后感 党校公开课第二季观后感 党校公开课第二季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