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交通不文明整改情况报告,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交通不文明整改情况报告5篇
交通不文明整改情况报告篇1
>金世豪>
交通不文明整改情况报告篇2
不文明交通行为的现象、成因、危害与对策
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推进全社会文明交通进程,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新时期人民群众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新期盼和新要求,着力纠正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及社会文明程度,是当前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在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和感受,对不文明交通行为现象、危害与对策作简要分析。
一、当前不文明交通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机动车不文明交通行为表现。违反道路交通标志闯闯红灯、不依序停车排队等候红绿灯、乱鸣喇叭、夜间行车时不按规定使用灯光、不按规定超车、超速或超载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既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较大威胁,又影响了城市形象。
(二)非机动车不文明交通行为表现。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随意穿插、逆向行车、占用机动车行道、骑车带人或带超长物件、中小学生放学后成群结队骑行、双手脱离车把、嬉戏追逐打闹等行为。
(三)行人不文明交通行为表现。不走人行横道,随意横穿公路、过公路时打手机或不左右看、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或斜穿马路等现象。
二、不文明交通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的观念不强。各类交通参与者在从事和参与交通活动中,由于社会道德素质不高,文明出行观念不强,对不文明交通行为带来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对文明交通行为的概念模糊,防范意识淡薄,很多参与者普遍认为只要不是酒后驾车、超速行驶这样的严重违法行为,骑车带个人、占道行驶、向车外抛洒杂物等,这样的行为只要自己方便,根本不会有什么影响,更不会造成交通事故,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不良行为和习惯。
(二)行人和非机动车管理难度较大。长期以来,道路交通管理的侧重点都放在机动车违法行为查处,对于文明交通行为习惯尤其是非机动车和行人的不文明交通行为缺乏管理甚至不管理,造成了非机动车和行人任意与无所谓的交通参与态度,几乎不受任何约束。
(三)基层公安交警部门警力不足造成管理不全面。基层交通民警每天上路维持交通秩序、24小时值班接处警、处理各类交通事故,再加上各类大小保卫开道、专项整治活动等,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警力。要想再抽出部分警力放置路面专门加强不文明交通行为的管理与整治确实是力不从心,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交通参与者的误解与对立情绪造成执法难。对不文明交通行为,民警在路面劝导和纠违过程中,大部分人能够理解并对不文明交通行为认识态度较好。但不可否认,有部分参与者不理解,甚至是误解产生对立情绪。他们错误的认为交警拦下来的目的就是为了罚款,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不文明交通行为既没犯法又不违规,凭什么拦我、管我、罚我款。所以对立情绪比较严重,对交通违法及不文明交通行为的蔓延和泛滥,在客观上起了推波助澜作用。
三、不文明交通行为带来的危害性
一是扰乱正常的交通秩序。因为机动车抢道行驶,不按序排队等候等不文明交通行为极易造成交通堵塞,造成路面秩序混乱,既造成自身通行缓慢也造成其他车辆通行困难,降低了道路的使用通行率。
二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伴随着车辆的激增,事故、堵车也随之高发。而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机动车不文明交通行为引发的比例很大。
三是造成社会不稳定。不文明交通行为会损害到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利益,容易发生矛盾冲突,引发突发性事件与群体性事件,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四、减少和消除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对策与思考
(一)以“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强文明交通宣传。针对不文明交通行为,一是公安交警部门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时,应将文明参与交通活动有的放矢地融入交通法律法规宣传,全面提高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守法意识。二是通过邀请新闻记者及时跟踪报道交通秩序综合整治、安全隐患整改等工作情况,曝光不文明交通行为,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三是坚持以“五进”活动为载体,深入基层,通过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进机关,零距离、多层次、全方位地向社会群众宣传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进一步拓宽文明交通宣传渠道,丰富交通安全宣传内容。
(二)创新警务模式,建立快速反应的动态交通管控机制。一是创新勤务模式,对于严重的不文明交通行为适时地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加大对严重危害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形成高压态势。二是在执勤过程中,民警要改变过去只处罚机动车驾驶人而对非机动车和行人实行松管的做法,不光对驾驶人要处罚,对行人也要处罚,让所有的道路交通参与者认识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危害,从而自觉遵法守规,养成安全出行,文明参与的良好行为习惯。
(三)加强联系,形成整治合力。不文明交通行为的整治不仅是交警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公众的责任。光靠公安交警一个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各部门、各阶层的特殊作用,从而形成整治的整体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浅议行政不作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行政不作为是一种不易觉察的轻微渎职,在表现形式上具有隐蔽性,但其危害性丝毫不亚于直接违法行为,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障碍。近年来,相关公共卫生事件和安全事故频发,如 “毒奶粉”、皮革奶、健美猪等事件、广西南丹矿难等等,这些天灾人祸的背后都或多或少的暴露了有关政府部门行政不作为的严重问题。又如教育乱收费,民营医院的虚假广告坑害病人等等众多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与行政不作为息息相关。产生行政不作为原因比较复杂,它不是某一社会因素的产物,而是多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反映。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行政不作为产生的原因
(一)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权本位”理念相当浓厚,将行政权力视为一种可以自主控制的权利,是否作为、何时作为由自己说了算,没有形成现代法治意识,服务型政府理念。另外,传统中国长期以来就以“熟人社会”为基础。因此,一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关系网面前,搞变通、搞妥协,产生行政不作为现象;
而行政相对人在面临行政不作为时,往往也希望借助人际关系解决问题。他们认为自己得罪不起行政机关,大多行政相对人能忍则忍,而这恰恰又放纵了行政不作为。
(二)历史与体制的原因
受传统服从意识的积淀、影响,一些执法人员,总是围绕上级命令和指示,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开展工作,不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有所作为。比如对于上级没有安排但影响甚至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置之不理,放任其长期存在,危害加大,处理难度不断增大,成为行政管理的一大顽症,最后导致这些矛盾必须通过地方行政首长甚至更高层级出面干预才能解决,从古代的赴京“告御状”到今天各个层级的“上访”,与一些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长期行政不作为有着直接的必然的关系。
(三)立法方面原因
当前我国处于新旧体制交替转换过程中,法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对行政不作为没有形成震慑力量,这也是行政不作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有的环保部门对环境污染不闻不问,城建部门对违章建筑视而不见,公安部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放任不管等都是典型的危害公共利益的行政不作为,潜在危害性很大,然而就目前我国现有的诉讼法律制度看,没有规定对公共利益损害时的被诉主体的责任追究方式,无法从法律制裁的方式来处分这类行政不作为,放任了行政不作为的发生。另外,行政程序立法滞后。大多有关行政程序方面的规定都是由执法的行政机关自行设定,致使规定中对行政相对方设定的程序要求严格、繁琐,而约束行政机关的规则少。由于对执法机关没有具体的执法程序、时间要求,容易滋生行政不作为现象。
(四)行政机关自身原因
1.执法人员责任意识淡漠。
有的执法人员责任意识淡漠,作风不实,开会多、应酬多、考察多,深入基层调研少,遇到具体问题时则推诿扯皮,甚至不作为;
有的工作重点放在领导批示、上级考核的工作事项中,对关系公共利益、群众利益的事、对老百姓的合理要求视而不见,听之任之,放任不管;
有的执法中讲形式,摆花架子,工作方法停留在发文件、开会传达精神上,对发现的问题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制止行为,使得社会矛盾长时间得不到化解。
2.工作方法被动、滞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社会管理领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而执法部门在构建服务型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上被动、滞后,对一些新事物不知如何应对,往往选择观望态度,或是层层上报,等待上级指示,形成行政不作为。有的是因为执法部门工作方法单一或工作力度不够,执法效果差,群众认为其没有作为。如环保部门治理夜间噪音问题,环保部门专门为此设立有夜间值班人员,接到群众举报后就去施工现场予以制止。但是由于缺乏过硬的措施,环保部门执法人员一走,施工单位又开始施工,群众认为夜间噪音不断是环保部门没有切实履行行政职责,属于行政不作为;
而环保部门也认为自己很冤,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安排专人值夜班,可由于执法力度不够,执法成效甚微,群众还认为没有作为,效果不好。从上述事例中,可以看到执法部门的管理方式已不太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由于行政机关在行使职责时缺少科学性、长效性、经常性、制度性的管理措施和约束制度,执法时缺乏足够的力度和措施,行政执法不能达到一定的逾期目标,执法效果不好。
3.考核机制的影响。
随着公民维权意识的增强,法律意识的提高,许多公民选择运用诉讼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行政机关为减少诉讼案件的发生,以诉讼数量多少考核执法人员质效,实行追究制或一票否决制。行政执法人员在这样的考核制度下,办案越多,被追究的风险越大,而对其行政不作为责任很难追究。所以,一些执法人员尽量不办案或少办案,在执法时也更加谨慎,缩手缩脚,尽量少用行政强制措施,以求少出错,抱着“无过便是功”的想法,得过且过,力求稳妥。在这种只罚不奖的考核机制下,助长了一些行政不作为现象的发生。
4.行政职能重叠、交叉。
由于当前我国一些行政机构的设置不合理、不科学,职能划分不清,机构臃肿,政出多门、有多头管理或者无人负责的现象,也是办事推诿、扯皮的重要根源。一些本应该由某执法部门主管的事,因涉及到其他部门的职权,不得不受其制约,结果导致执法效力相互抵消,应当履行职责的部门不能作为。比如在具体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联合执法,但是作为几个平级的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具体谁来牵头,协调组织开展工作不明确,限制了行政机关的执法积极性,履职不主动,对一些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形成不作为。另外,由于利益驱动,各执法部门从制定部门规章到具体执法过程,都以本部门利益为中心取利弃责,形成有利的事各部门争相插手,无利的或者“麻烦”事互相踢皮球,产生执法空白区。如对于食品和药品的监督管理,属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但这方面的广告又归工商部门管理,一旦出现食品药品的虚假广告,消费者受了欺骗而找主管部门时,也容易发生“两不管”现象,造成行政不作为。
5.执法条件受限制。
一些行政执法机关缺乏必要的强制执行措施和手段,行政执法显得软弱无力,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率。有些行政机关监管的范围较宽、而执法部门人员配置较少,也形成监管不力。当前社会行政违法成本低,而行政守法成本高,一些单位、个人违反环保、安全生产领域的法律法规后,对其经济利益不仅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甚至会使其收到更大的经济利益,这促使其铤而走险,选择违法行为,当相关执法人员对其进行处理时,这些企业自恃为地方的利税大户,不把行政执法部门放在眼里,甚至发生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被围攻殴打的情形,使得行政执法人员面对一些违法行为不敢作为或无力作为。另一方面,受执法部门人员配置、设备投入方面的限制,也制约了执法部门职能的发挥。
6.行政执法有时受干扰,有压力。
一些基层政府单纯追求经济发展,为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求工商部门简化登记程序,降低登记门槛,对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予以登记,甚至专门出台文件限制或者阻止工商部门对一些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有的地方政府对监督性的行政执法部门存在排斥心理,甚至为保证地方利益,规定对当地利税大户如煤矿企业等进行安全、质监、环境等方面检查时,还要经过一定审批手段,为正常的行政执法设置障碍。在GDP成为考核官员重要指标的时候,地方政府为当地经济利益考虑对招商引资企业的各种“优惠政策”,使当地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尤其是监督性执法部门不能作为,这也是目前一个现实的问题。
二、几点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立法
首先,按照《立法法》规定的立法程序进行立法,改变目前大部分行政法规、规章的起草人是该规章执行人的现状,防止在立法中掺杂部门利益而影响法律、法规的公正性和全局性。其次,强化程序立法。行政程序对行政权力的行使起着制约、规范的作用,必须强化行政程序方面的立法,明确规定行政行为的实施主体、方式、时效及法律后果,尤其对行政主体履行职责的时限要有具体、合理的规定。规定还应当遵循有利于相对人的原则,如对依申请的行政行为,如超过一定时效不履行作为义务的,视为默示同意。防止久拖不决,尽可能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
(二)加强执法能力建设,逐步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性的执法监管体制。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高政府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应该是当前重点工作。执法部门不能局限于补救式的事后管理方式,执法理念和方式要进行变革,应该由事后监管向事前监管转变,由人员监管向制度监管转变,由行政化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由管人向服务转变,运用科学化、长效化、制度化的行政执法措施去管理社会各个领域,并逐步形成管理体系,树立各行业、各领域的行为规范,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比如,在食品安全领域,提高执法部门监管能力,重点要在制度管理上、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上下功夫。首先,要形成生产经营行为制度规范和行业标准。严格规定食品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对关系民生的重点产品应该对各个生产环节提出明确的安全生产要求。其次,政府监管重点放在监督企业落实各项保障食品安全的管理措施上。监管应该是常态性的、制度性的。政府要加大监管投入,增强重点产品抽查力度和检查批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和全程监管机制,致使不合格食品不能流通入市场。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督责任。最后,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落实食品安全体制的责任追究制,提高震慑力。对违反食品安全的人和事一抓到底,决不手软,不仅加大罚款等经济制裁力度,罚至其倾家荡产,而且要限制责任人今后的消费水平和从业选择,甚至追究其刑事责任。刚性的惩罚措施,要使生产经营者不敢有违反食品生产经营规范的行为。通过提升行政管理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和效果,有效避免形式作为而实质不作为等“管不住”现象的发生。
(三)完善执法人员选拔任用及考核机制,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一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从干部队伍建设上治理不作为。二是要加强执法人员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培养执法人员在职务行为中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树立服务性政府理念,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勤勤恳恳为公众办事。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社会管理、执法水平。三是要建立科学的奖惩考核机制,将岗位职责与目标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对勤于政事、政绩突出的执法人员给予褒奖,并据此作为任用、提拨的条件。对于缺乏敬业精神的不作为者,要让其有危机感,对于因不作为导致严重后果的,还要依法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通过发挥考核制度的导向作用,实现对执法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长效、可持续激励,最大限度遏制行政不作为的发生。
(四)强化社会成员道德教育,建立诚信机制
良好的社会秩序的形成,除了必要的法律规制以外,必须要有全社会成员在道德伦理上的观念共识和日常正当行为的遵守,只有在全社会形成诚信守诺、尊老爱幼、弃恶扬善、助人为乐的良好氛围,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全社会道德诚信机制的培养建立。加强关于社会秩序的道德情感教育,培养人们发自内心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善意,并将道德层面的要求化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建立完善社会诚信行为规范,建立公民个人和企事业单位信用管理制度;
建立统一的信用记录平台,对守信者予以鼓励奖励,对失信者予以惩戒;
强化社会信用管理体制,建立社会诚信体系中,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舆论氛围,减少甚至杜绝不作为行政行为的发生。
交通不文明整改情况报告篇3
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
一直以来,不文明行为已经成为了影响中国人形象的主要因素。在国内,乱闯红灯、横穿马路等现象为导致了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秩序混乱不堪;
在人员密集处,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已然堆成了一座小山;
用肮脏的语言辱骂他人的案例更是数不胜数……这难道就是生活在“礼仪之邦”的中国人该做的事情吗?
然而,当国人走出国门,这些不文明行为也随之被带到了海外。在一些中国游客云集的海外景点,常常会有用中文写着“请勿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的牌子映入眼帘。然而,中国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从表面上看,造成这一切的是由于中国政府没有颁布相关的法律及惩罚措施。如果把所有在街道边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的人都带到派出所拘留7天,再罚款1000元,恐怕这种想象在国内也都会消失不见的。但到了国外没有该措施的地区,恐怕中国游客们的陋习就又重新显现出来了。所以,通过严惩违规者的方法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其实,造成中国国民不文明行为的深层原因源于中国的近代百余年的国情、文化和道德环境。
在步入中国近代史以来,百姓一直生活在战乱以及极端贫困的环境之中。由于人口众多而资源却又十分短缺,直接导致了国人“争抢”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如果你不抢,就会被别人抢,而谁又会愿意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本应拥有的机会和财产都落入他人之手呢?由此看来,“抢公交”并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如果你在原地老实排队,别人都蜂拥而上去挤公交,什么时候才能上的去车?
一直以来,中国平民受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民国时期,中国的文盲率接近90%。在旧社会,百姓连饭都吃不上,卖儿卖女,也就够勉强活命。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能保命就不错,还能想起什么“文明”?百姓生活困苦,自然素质也就会低下。时间再往后推,中国又闹起了文革,这一次文化灾难又给使本就不高的国民素质进一步走低。经历过文革的老人们往往素质并不高——闯红灯、横穿马路、随地吐痰都是他们常做的事!但是,做出不文明行为的可不止这些老人呀,其它的年轻人又为什么这样做呢?有人说是他们家中老人们遗留下的不文明行为这些年轻人产生了影响,使他们也都纷纷效仿。不排除这一因素,可致使不文明行为出现的难道真的就仅仅是老一辈的影响吗?
首先,虽然说时至今日,国家已经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使国民文化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可如果走出了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到小城镇甚至乡村,会发现这里的人虽说也都上过小学、中学,可他们的文化水平却并不高。这里的人们,往往是连高中都考不上。所以说,虽然国家实施的一系列有益于教育的措施已经大幅度地降低了文盲率,可教育质量十分低下。所以,大部分中国国民的文化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受教育水平低了,知道的事情自然也就比其他人少,素质也就很难提升了。不止是在城镇和乡村,即使是在像北京这样名校云集的大城市,教育也同样存在着问题。学校每一天上的课,都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考出更好的成绩,从而使学校成为市重点、区重点这样的“名校”。至于对学生们乱骂脏话,组织出游乱扔垃圾、横穿马路的行为视而不见。还有许多老师也带头这样做,给学生们树立了文明出行的“好榜样”。因此,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公共场合中的不文明行为其实也不少。
不过,既然国人不文明行为已经对公共环境和在外形象产生了如此恶劣,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该问题呢?
第一,要健全公共场合中的相关设施,增设保护花草树木、公共设施、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的温馨标语。在中国国内的许多人员密集处,往往垃圾桶数量极少,游客丢弃的垃圾早已从桶中溢出,散落在街道边,堆成小山。于是,游客就把这些小山当成了垃圾桶,严重损害了公共卫生。因此,在这些地区将必要设施数量增多至关重要。第二,填补法律中的漏洞,严惩不文明行为,让违犯者无处可逃。但治病不能治标不治本,前两条都不能从根源处解决该问题。苟不教,性乃迁。如今人们的不文明也是从小养成的。所以,第三,教育部应该出台相关措施,编出教材,阐述“文明出游的重要性以及不文明行为的危害”,并要求中小学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如今,用肮脏的词句辱骂学生,在教师圈子里已经是屡见不鲜。这种糟糕的行为,对学生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不仅仅是心灵的伤害,这些孩子挺多了这些不文明的词句,也会纷纷效仿,辱骂他人。因此,教师“带好头”是至关重要的。第四,企业、学校、文化广场和游乐园要分别开展相关活动,整治讲脏话、衣冠不整、大声喧哗、公共场合吸烟、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第五,成立不文明行为劝导队,对公共场合中出现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和劝导。或组织青年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到商场、广场、街边等人员密集处纠正不文明行为。第六,不止学校,各机关、单位也要利用专家讲座的机会,通过定期学习等方式进行文明礼仪、卫生健康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包括随地吐痰、大声喧哗、污言秽语打架斗殴在内的“十大不文明行为”给社会所带来的种种危害,并认识到文明做人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交通不文明整改情况报告篇4
文明是一个人的高尚品德,也是衡量一个人的标准。一个文明的人的所作所为都会以家庭甚至社会联系到一起,在社会上就有许多这样文明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像往常一样坐车回家。过了一会儿,一位孕妇走了上车。车上早已经坐满了人,孕妇环顾四周,见没座位,只好站着了。一路上都十分颠簸,车子左摇右晃的。只见车上的提示语写着:请给老,弱,病,残,孕妇和抱婴者让座。但车上的人都无动于衷,若无其事地坐在座位上。忽然,一阵甜美的声音传入我耳中:阿姨,您怀着小宝宝,您坐吧!我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小男孩在让座,这一幕把我给惊呆了。阿姨赶紧答道:没关系,小弟弟你坐吧,你还小。阿姨,您坐吧,妈妈告诉我要做一个文明的人。小男孩说。
小男孩的话再次使我心头一震,我心想:一个那么小的小男孩都懂得给需要的人让座,知道要做一个文明的人,而现在的许多大人都不懂的文明是什么含义,这是多么使人丢脸的一件事啊。忽然,许多大人们脸上都露出一丝愧意,纷纷给这位孕妇阿姨让座,也许是他们也被小男孩的事迹给感动了吧。大约过了几个站,小男孩下车了。没过多久,小男孩就被淹没在人来人往的大姐当中,不见了身影。我深深的为小男孩祝福,也为现在不文明的人而叹息。
不文明的现象随处可见,如:随地乱吐痰,乱丢垃圾,不给需要的人让座这就是不文明的表现,这就是没有素质的人做出的事。文明其实很简单,只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给需要帮助的人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
交通不文明整改情况报告篇5
不文明行为实践报告
篇一:大学生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大学生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通过对日常校内大学生的行为观察及了解本校学生关于日常规范的调查。此次研究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并且可以引起各位同学的注意。要在生活中讲文明,懂礼貌,树新风。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仅要充实自己的科技文化知识更要注重素质的培养。此次调查为了使广大的大学生朋友深刻了解自身所负担的社会责任,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本校不文明行为。使在校大学生的行为更加文明规范,让校园的不文明现象得到改观,使校园风气更加文明和谐。通过此次我们对校园不文明现象的调查促使很多同学也就如何提高中学生素质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开展实践活动,树立校园“文明规范”,以先进事迹感染学生;
建立制度,狠抓不良风气;
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等等。让同学们体会到了以“德”为先,做文明守信自律的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优秀的德行应该反映在人生的方方面面,作为个性和人格适于雕琢的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历史责任,保持良好习惯,摒除不文明行为,并且要持之以恒,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明是非、知荣辱,树立良好的公德心,作乐于奉献、知礼向善、富有责任感、诚实守信的大学生。因此我们进行了这次的校园不文明现象的调查。
二、调查手段
本次采用实地观察及访谈的手段
三、调查地方
重点调查地方为寝室、食堂、图书馆
四、调查对象
重庆科技学院学生
五、调查结果
(一)、本次重点调查地方不文明行为如下
1、食堂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食堂是在校大学生的一个“心仪”之处。
人多的地方就杂,所以我们注意到了食堂里的各种现象。针对食堂里的一些现象,我们做了一个调查。无规矩不成方圆,排队是一个经久不变的话题。调查中发现,除个别情况外,98%以上的大学生在打饭的时候都自觉排队。这说明大学生的素质普遍都很高。食堂是一个公众场合,个人的行为要考虑到公众的感觉,但是有些人自顾自的方便,出入食堂穿着太随便。譬如身着睡衣和拖鞋穿梭于食堂,不管怎样,这在我们看来是不文明的行为。更有甚者,一些热恋中的情侣为一表恩爱,竟当众互相喂饭。通过调查60%以上的人看不惯这种行为。这种亲密的行为不应该出现在公共场合。且大多数人认为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作秀,“爱”的成分不多,明显在哗众取宠。建议恋中的情侣们不要在公众场合有过分亲密的行为。说到食堂,想必大多数人也会随之想到在食堂工作的叔叔阿姨们了吧。他们的工作是很辛苦的。我们吃完饭后应该自觉收拾碗筷
,减轻他们的工作量,这也是大学生高素质的一种体现。不要吝啬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值得高兴地是,被调查的大部分学生对饭后不收碗的现象都很反对,说明我们大学生在这方面的做的还是挺好的。食堂是一个吃饭的地方,谁不想有一个好的环境来好好的享受美食呢?只要每一个人都注意平常的一举一动,好环境自然来!
2、寝室
当你坐在温馨的食堂时,你会觉得舒服;
当你觉得每一个人都很尊重你,关心你时,你会感到窝心;
当你的耳边不再有那些难听的话语时,你会高兴;
当你生活在一个文明的校园时,你会额外开心??
同样的,在宿舍里,我们也需要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来休息和学习, 宿舍是经历一天劳顿后,疲惫身心的“休养所”。可是很多同学精力旺盛,使得本是沟通感情的“卧谈会”却成了嬉笑怒骂、高声喧闹的场所,严重影响其他同学入睡。其次,大多同学不爱护自己所居住环境的卫生,随地乱扔垃圾,同时没有节俭意识,浪费水电现象极其严重!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女生宿舍较为突出,大多喜欢开卧谈会,晚上聊天到很晚,这样不但影响自己休息,扰乱了生活规律,还影响到他人的作息时间,而男生宿舍,大多数男生是因为网络游戏而导致晚睡,夜深人静之时,还有敲键盘的声音!除此之外,随地扔垃圾,大吵大闹,浪费水电等等现象是宿舍里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建设,也体现了大学生的自身修养素质,这将降低我们的层次。
我们的宿舍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爱护,唯有杜绝那些不文明现象,才能创造一个文明的宿舍,让我们大家都携手起来,共建我们共同的文明宿舍吧!
3、图书馆
我们还对同学们在图书馆内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并对同学们展开了书面调查,发现同学们在图书馆内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占位的现象。有些同学习惯
把书放在桌面上占位,但比他或她早到的同学却没有了自习的位置。第二,在安静的图书馆里,“噪声污染”相当严重。手机来电没调成静音,高跟鞋拖鞋与地面“缠绵”,这些都对大家的学习环境造成了坏的影响。第三,在借书的过程中没有把借书牌放在书的位置。
据了解,这些行为在各大高校普遍存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势头,阻碍了大学生“文明修身”的进程。因为这种行为在同学之间是会互相传染的,就拿第一个占位问题来说,就是一个互相影响的典型。其实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应当自觉维护公共的学习环境,减少影响他人的行为,利人的同时也是利人。
但还是有积极的一面的,同学们其实挺自觉爱护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的,很少同学有折书或在书中作记号的习惯,也会按时归还书籍。这说明同学们有爱护公共书籍,遵守借书规则的意识的,这是好的一面,我们应当发扬下去,争取做得更好。
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主要有以下不文明行为:
1、手机“歌声嘹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常用的通讯工具,给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绝大多数学生有随身携带手机的习惯。于是,无论是在自习室,图书馆,还是在课堂上,总会听到“时尚”但刺耳的手机铃声,严重影响的自习纪律和纪律,甚至影响老师的讲课情绪,又是老师人不可忍,只好“拍案叫绝”.就学生本身而言,上课时接受那些没必要电话,也会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的,浪费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
2、我为校园“添姿加彩”
在教室的课桌上、洁白的墙壁上以及学校的栏杆上处处都留下了学生的“杰作”,本应该是学生学习载体的东西,却被一些人当作情感宣泄的河床。不仅如此,同学们丢弃的果皮纸屑也使课桌担当了“新型垃圾站”这一重要角色。曾记否,那“意气风发”的太阳能热水读卡器,短短两年,“下岗”已过半,系统几近瘫痪。冬天来临时,幸免下来的热水供应点上,又排起了苦等的长龙。同病相怜的还有角落处那些垃圾桶,饱受摧残,严重变形。
3、占位子狂潮
大学素来都有占座的传统,尤其是年检逼近时。一番楼盘分析下来,有空调的教室为最优,地处阳面是其次,没暖气又位居阴面的作垫底。于是乎就有某君第一时间奔赴在前线,拎着一沓小册子,哗啦啦地占据一片座位。这还不算,如果你圈地完成,抓紧时间合理利用也罢,只是时间一分分过去,人也到齐了,那片封地却突然热闹起来——在聊天?! 有的同学甚至把书放那,人就不见了,站着为资本别的同学已不敢轻易坐下,老师闹鬼所以有这样一个笑话:说图书馆
老经常闹鬼,很多时候同学找的一个空位子坐下时,背后总会传来:这有人!结果这同学别吓一大跳。
4、抽自己的烟,让别人受去吧
校园里“吸烟一族”还不少呢,食堂、寝室、教室、会场??处处能见着他们的身影:嘴里叼着根烟,一阵“烟雾缭绕”,一股“香味”弥漫开来,正在吃饭的无心思吃饭,正在学习的无心思再学习,正在听报告的更没有心思了。不仅如此,调查表明,吸二手烟几乎等同于吸烟,感情全校的师生都在接受香烟的毒害。损人损己之事,还是少干为妙。
5、当浪费成为一种习惯
洗手间水龙头哗啦啦的水声,同学们你来我往却对此毫无反应,只留下脚步声为它“伴奏”;
走廊上彻日彻夜亮着的路灯,教室里全部开着的灯光,似乎都默默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着讽刺——如今的学生节能意识竟是如此薄弱。
6、在图书馆的书本中乱写乱画,甚至撕去书本中的不菲章节,问校园什么东西最沧桑,图书馆的书肯定在黯然自怜。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本书拿来,站的角度不同,各自认为的重点不同,你划一段,我划一段,顷刻间“斑马线”就形成,更有甚者直接在书上开起论坛,后面的人对“先驱”留下的笔记有异议,辩,又一段洋洋洒洒。还有些同学岁不兴玩文字,但人家好复制粘贴,直接撕下心仪的那几页。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学校有限的图书资源,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7、出口成“脏”
把脏话当口头禅的同学可真不少,有的同学甚至在公共场合也是脏话连篇,没有一点忌讳,似乎说脏话已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一种时尚。有的同学面对不文明行为时,为了表明自己持批判态度,便破口大骂,不曾想在鄙视不文明的同时也在制造不文明。
六、调查总结
通过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情况看,在我们的校园里不文明的现象到处可见,例如:图书馆里串头接耳,打闹。公共场合抽烟,阅览室大声喧哗等等。这就充分说明了现代大学生里还有一大部分人文明意识淡薄、道德素养低下。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是一个讲文明讲道德的高素质人才,可是每天都有不文明的行为发生在我们身边。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 ,是我们树立良好形象的基地。可在这片神圣的土地里却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其实大家都知道做这些事情是不对的。但由于他们没有严格要求自己再加上道德的约束力越来越小,所以导致这种不文明的行为频频出现,这也从侧面上反映了整个社会的风气,近些年
来,各种思想文化的冲击,人们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的认同受到冲击,同时又没有新的公认的道德体系出现为大众接受,法律对于这些行为又是鞭长莫及,所以才会屡禁不止。
长期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想改变这种思想,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不可否认,我校绝大多数学生的素质是高的,能够做到“文明行事”,但不文明行为仍然存在。这是因为大家反对这种不文明现象的态度还不是很坚决,虽然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但没有从行动上去杜绝这种现象,有的甚至“两耳不闻窗外事”,持听之任之的态度。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不文明行为是素质低的表现,应加强教育,但实际生活中大家没有用行动来反对不文明行为,没有尽力阻止它们的发生,在客观上默认了它们的现实性,滋长了各种歪风邪气。文明监督成为现实的要求和呼唤。
综合调查的情况我现在提几点建议:一、校园呼唤文明行为,学生普遍认为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
二、相应的宣传与造势工作尚需加强,让了解与自已相关的事情细致些。
七、采取对策
在调查中,我们向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征求了改进校园不文明现象的解决办法。总结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教育。
这里并不是强调要告诉学生什么是不文明行为,因为几乎所有学生都对什么样的行为是不文明都有清楚的认识,我们建议的是,希望学校能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校园行为的荣辱观,在自己做好对自己的管束的同时,也要勇于指出他人的不文明行为,积极帮助改善校园文明情况,营造良好校园文明氛围。
第二、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
从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关乎自己利益的事情尤为看重。在做好监督机制的前提下,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和个人的利益挂钩,即使不能真正落实到扣分或加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同学们对校园不文明行为的重视,收敛,甚至彻底改掉不文明习惯。
第三、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转变大学生的认知错误。
高校在重视知识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同时,更应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素质的教育。要让他们知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通过教育和引导,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自觉文明意识,增强抵制不文明思想行为侵蚀的能力;
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大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将自觉文明意识转化为自觉的文明行为。在教育过程中,要
篇二:关于校园不文明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校园不文明现象的调查报告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班级:2013级一班姓名:肖玉芳 调查目的:了解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的表现及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调查时间:2014年6月3日至6月5日
调查地点:西北师范大学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我们采用自制的“校园不文明现象调查问卷”,通过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92份。有效问卷调查者来自各个专业,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校园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现象主要表现在学习及日常生活中。通过统计分析这些不文明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及制度、家庭教育、个人素质这几个主要因素造成。最后被调查对象针对校园不文明现象提出自己的意见及建议, 大多数同学的意见主要体现在本篇调查报告的最后提出的解决校园不文明现象的解决措施中。
学校是一个教育人的地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文明习惯,在学校我们提倡优雅言行,建设优美环境,营造优良秩序,提高文明素质,但是在这个貌似很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却也存在这那样或这样的不文明行为。
1乱丢乱扔:在校园中,很多同学乱扔垃圾、饮料瓶塑、料袋、纸屑,甚至很多同学把一些垃圾带到校园的操场、花园等一些绿化带
地区,严重的污染了学校的环境,损害了学校的形象。
2 随地吐痰,吐口香糖,洗手间用完不冲:在很多校园里的地板上,总会发现很多口香糖等脏东西。
3男女亲密,不分场合:在我调查的一些大学生当中,到处可以看到他们亲密的身影,甚至有的同学在操场等地做一些亲密动作。
4食堂浪费粮食:在学校的食堂,到处可见同学们浪费粮食的现象,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行为,但是还是不断的有学生去浪费,节约意识非常的薄弱。
5沉迷于网络,寝室氛围不和谐:在学校,很多同学沉迷与网络世界,上了瘾,着了魔,他们神情恍惚,夜不归宿,无心读书。6逃课:在学校,许多顽固分子经常与社会混混联系,经常逃课、上网、喝酒等活动,对于一个学生而言,这不仅仅是自己品质的好坏,而且还严重危害到了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
7上课时的手机:在一些规定要保持安静的公共场所不关手机铃声。在手机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不足炫耀的今天,有上课玩手机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的。
8“顺手牵羊”:校园窃贼不时在校园盗窃自行车,某些人在课室、图书馆趁机主离开座位时盗窃钱包、随身听、手机、MD等贵重物品。
9“姗姗来迟”:习惯性的迟到现象,特别是早上1、2节以及下午1、2节课。
10“随身所欲”:穿拖鞋,女生穿吊带、超短裙(裤),男生穿背心进入课室、会议室等正式场所。
大学校园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原因:
第一,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目前我们整个社会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而相对于处于生理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学生会耳濡目染,将家庭和社会中不文明行为在学校中模仿。调查中我了解到, 有部分大学生把影视作品中主人公的不文明行为如说脏话、打斗视为有个性的表现, 视为“时尚”。还有同龄群体的影响, 同龄群体由于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接近,互相攀比模仿,使部分不文明观念、行为更易在高校互相渗透和影响, 这是导致某些不文明现象在校园内流行的重要因素。
第二,大学生忽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社会上功利诱惑的增多增强,使一些大学生在思想上急功近利。大学被当作了实现功利的敲门砖,他们认为来到学校只是为了接受专业知识,其他一概不重要。
第三,家庭教育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娇生惯养,无形中使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不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不能吃苦,缺乏合作意识。
第四,学校教育的疏忽。在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文明养成教育, 使本应在中小学就养成的文明行为习惯未形成, 造成教育断层。而在大学阶段,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往往围绕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核心任务开展,基点放在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行为的关注。
第五,纪律涣散——在渴望自由解放中放纵自己。
解决校园不文明行为的措施:
一、学校方面:
第一,注重思想道德教育,转变大学生的认知错误。从根本上抓好学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一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的道德教育,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第二,强化校规校纪,做到全方位育人。校规校纪教育既是纪律教育的具体化,又是约束大学生言行、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环节。加强校规校纪教育,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纪律意识,使大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创造条件。
二、学生自身方面:
第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自身素质。只有以较高的素质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纵观古今中外成功有名之士,无不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他们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已,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为自然做出应做的事。
第二,要有较强的纪律性和原则性。我们应当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时刻提醒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身份,大丈夫做大事情,但也要拘小节。“无规矩不成方圆”,“玉不雕不成器”,我们要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不能让自我过于膨胀,对学校纪律视而不见。
第三,发挥学校社团作用。社团应该把校园文明建设自觉地渗
透到自己的各种活动中,主动开展公益性社会活动,对树立校园文明新风会起到示范作用。
对于校园不文明现象,需要广大同学、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共同做一些努力,只有各方面做好自己工作、协调一致,才能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调查者:肖玉芳 时间:
篇三:社会公共秩序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报告
社会公共秩序的不文明行
为调查报告
制作组人员:张慧、林钦燕、
缪萍萍、叶佳媚
指导老师:来朋珍
制作人单位:仰恩大学
——以仰恩大学为例
前言
调查背景: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说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要有强大
的硬实力,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同时也离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这其中,价值观又是软实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价值内核,中国梦从理想变成现实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步步落地生根的过程。
文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高度繁荣的文化、高度自觉的精神;
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意味着良好的秩序、优美的环境、淳朴的风气,人与人之间诚信友善;
对于每一个公民来说,意味着比较高的精神文化修养,从言谈举止到内在心灵都很美好。这样的文明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不懈追求。
当代中国,大学生被普遍认为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大学校园是是广大有志青年梦想的地方,校园应该存在一丝文明的火种,然而,在大学校园里存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将垃圾留在上课的位子上、迟到早退、考场舞弊等等,这些不仅影响着学校的社会风气,同时也直接作用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每一个人将来是要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中国梦。因此。针对此类不文明行为,调查组以仰恩大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为例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目的:
我们将不文明行为曝露出来,不是为了揭短,而是想通过分析问卷,探讨思考,找出不足,予以改进,让校园更加文明可爱,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调查对象:
仰恩大学在校生
调查时间:
2015 年5 月
调查方式:
网上制作问卷通过空间、微博、朋友圈
调查份数:
100 份
具体分析内容
1、 校园内存在的不文明现象
从表格中可以看到插队、拥挤、大声喧哗、乱扔垃圾、公厕用后不冲水、作弊等项投票率皆高于百分之60%,证明在大学校园中这些现象发生的频率相当高。
2、 不能忍受的不文明行为
此题得票率最高的是插队、公厕用后不冲水、熄灯还大声喧哗等选项,投票率皆大于等于60%,而这些现象多发生在宿舍,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干扰。
推荐访问:不文明 整改情况 交通 交通不文明整改情况报告 交通不文明整改情况报告 不文明行为整改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