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浅谈在“双减”背景中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浅谈在“双减”背景中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浅谈在“双减”背景中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全文完整)

浅谈在“双减”背景中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6篇

第一篇: 浅谈在“双减”背景中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浅谈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课堂策略
作者:张红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4期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中的每一幅图片、每一段对话、每一次提醒都是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呵护和尊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要从低年级学生的基本学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下面谈谈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激發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低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讲故事”“猜谜语”“智力比拼”“欣赏乐曲”“影视文件”等方式进行导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美丽的冬天》一课中,我是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小小白花天上栽, 一夜北风花盛开。

千变万化六个瓣, 飘呀飘呀落下来.孩子们的情绪一下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的说谜底,以此我顺利的揭示了课题。小学生当然是在快乐的思维中进入新课,学习热情是在不经意中调动起来了。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适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更多的探究欲望,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课程中要积极发挥课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如《拉拉手,交朋友》一课中下幅图的动物小故事,通过孩子们的仔细观察,采取组内交流的方式,故事的主题内容已被孩子完全理解。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形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运用,而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第二篇: 浅谈在“双减”背景中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韩珊珊
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23期

        摘 要 在新课标下,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是基础教育中各门课程教学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也不例外。通过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与正确的法治意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求。本文立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现状,重点对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渗透意义与对策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后续有关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渗透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099-0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德育、美育等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与道德意识的黄金时期,加强德育教育思想在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意义显得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专业的德育课程,在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与健全人格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而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则为新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在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与思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將核心素养培养理念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当下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教育素养体系日益健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素养为核心素养,是指导当下课程教学的一个核心教育理念,旨在增强不同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使其真正地成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社会适应力的“金课”。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在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与健全人格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核心素养培养理念,那么可以进一步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教育价值。

第三篇: 浅谈在“双减”背景中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1、课程目标分三个层面:课程总体目标、学科课程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

2、品德与生活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三条主线和四个方面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

三条主线是 (1)儿童与自我 (2)儿童与自然 (3)儿童与社会。

3、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4、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 点面结合 综合交叉 螺旋上升

5、品德与生活课程具有以下基础特征: 生活性 活动性 综合性 开放性

6、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7、三维目标是学科课程目标,而非教学目标。

8、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小学开设的“社会”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认识周围社会 、 认识祖国、认识世界 、 法制常识教育

9、"初步体验与社区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学习过程"属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描述。

10、我国从1981年,开始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1997年4月,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开始走,上了德育课程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11、在我国道德教育的课程化历史中,建国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时期的道德及社会学科课程主要采用分科设置的方式,一般开设有政治、思想品德、历史、地理。

12、2001年,我国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了以综合课程为主的小学阶段课程,如《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

“传统节日中的家”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分析】

道德与法治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体现为“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既重视传统文化又有很强家庭观念的民族,国家和家庭生活与学生个人的成长紧密联系。因此,课标也十分重视学生对“家、国”有关内容的认知和学习。

本课对应的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为: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爱亲敬长、有责任心的品质

(二)能力与方法

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倾听他人的意见

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三)知识

了解传统节日的有关知识和习俗活动

本课对应的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为:

(1)我的家庭生活----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重和关心,懂得关心家庭生活。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12课《家庭的记忆》之“传统节日中的家”。第12课主要包括:“家庭称呼抢答、家史小调查、传统节日中的家、语言文字中的家”这四个版块的内容,“传统节日中的家”为第三板块的内容。对于本课内容,首先,教材提供了一幅“除夕夜全家围坐一起吃团圆饭”的图片。目的在于通过“年夜饭”这一重要活动,唤醒学生对春节的记忆,并通过讨论:“你家的年夜饭有哪些人、哪些活动?”等,激起学生了解春节的兴趣。此后,阅读角“回老家过春节”一文,主要为让学生体会到“中国人不辞艰苦都要回家过春节”这一行动背后,对传统节日中家的重视。最后,提供的“节日调查表”,旨在让学生了解到我国更多关于传统节日的来源和风俗,进一步体会中国人对传统节日背后的家的重视。

【学情分析】

本次教学的对象为:湖南省耒阳市新市镇中心完小三年级的学生。班级学生都为汉族且都是本地人,他们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基本都是一致的,即:“从个人和自我家庭的角度出发,认为过传统节日就是全家人团聚一起进行,举行习俗活动一起过节”。他们还无法从宏观角度理解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以及隐藏在传统节日背后的中华民族“家”文化。虽然从电视上或其他学习活动中,他们有了解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地方有各具特色的节日庆祝方式等,但由于他们很少和家人外出旅游,基本上没有亲自去接触感受这些活动的机会。因此,认知也仅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次。此外,本班学生不少为留守儿童,其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只有重要节日才回来几次,因此他们对“传统节日中的家”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认识感受,更加明白和珍惜传统节日中家人团聚的不易和难得。

【教学目标】

1、了解与春节相关的常识和活动,体会春节在中国人观念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回忆与家人过节时的情形,能清楚地表达当时的见闻感受

3、通过了解我国其他“与家有关”节日的习俗,加深对传统节日中家的认识

4、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对传统节日能实现从“小家到大家”认识的升华,达到微观和宏观认识角度的结合。

【教学重点】

1、了解与春节及其他传统节日相关的常识和习俗活动

2、通过回忆与家人过节时的情形,能清楚地表达当时的见闻感受。

【教学难点】

1、能从传统节日中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2、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对传统节日能实现从“小家到大家”认识的升华,达到微观和宏观认识角度的结合。

【教学方式】

小组合作法、谈话法、讨论法、实践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相关素材(图片、视频等)、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采访家人,并以图画文字等形式记录“我家的年夜饭”。

【教学过程】

(一)“热热闹闹”年夜饭

PPT出示:除夕阖家团圆吃年夜饭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看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预设答案:年夜饭)

师:没错,每逢春节,家人们围坐在一起时当然少不了一餐热热乎乎的“年夜饭”,那你们知道年夜饭在哪一天的什么时候吃的吗?

(预设答案:农历除夕(农历年最后一天)吃的晚餐)

师:看来大家记忆中年夜饭的印象都很深刻呢,那老师还想知道除夕时除了年夜饭,大家在家里还有哪些活动呢?

(预设答案:守岁、放鞭炮、包饺子、看春节联欢晚会等)

师:通过大家热烈的讨论,老师想大家应该都过了一个既开心又充实的春节了。

师: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教材中有关年夜饭的交流活动,根据老师课前布置的调查任务:“我家的年夜饭”,大家以4人为一小组内完成表中如下问题的讨论:

1家庭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 ② 年夜饭常吃什么?有什么寓意?

2大家的年夜饭有什么共同之处? ④ 说说当时的心情如何?

(答案预设:①家庭除夕年夜饭一般都有亲人,包括长辈、父母、兄弟姐妹等。

②年夜饭常吃当地丰盛有特色的菜肴和饺子等,象征着美好和团圆、来年顺遂。

③大家的年夜饭都很丰盛,能品尝到许多美味的菜肴,并且都是和家人一起吃的。)

④心情十分的开心激动,充满了欢喜

师:经过热烈的分享讨论,相信大家对彼此家庭间的年夜饭情况已大致了解了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又是和谁一起吃年夜饭的呢?

PPT出示图片:
① 福建 土楼“客家人”的年夜饭。

2宁夏 黄滨村里一场超千人规模的“百家宴”。

③海口“何家大院”里300多人齐聚一堂。

④红楼梦里的团圆饭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年夜饭和我们的一样吗?

生:不太一样

师:特别之处在哪里呢?

生:他们不仅是和家人一起吃,还和同族、同村、同县一起吃

生继续交流讨论,师边巡视边倾听并适时指导,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明确:全国各地吃年夜饭,都有着自己的风俗习惯,他们中有的是同一个姓氏,有的是同一个族或同一个村子,还有的是有着共同语言文化的。对于他们来说春节中的家,还意味着“家乡”,多了一份浓浓的“家乡情”。

(二)回“家”过春节

1、“千里迢迢”回家路

师:下面大家先自由浏览教材中阅读角的内容,此后,我们再一起观看一个视频。

PPT出示视频:春节回家路( 内容:外出务工人员艰难的春节回家历程 )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看了他们艰难而曲折的回家过程,你有什么感受? (师引导学生思考并相互交流感受)

生:感觉我们不用走很远的路,就能回家过春节很幸福

生:虽然回家路很长很难,但感觉他们十分乐意和开心回家过春节

师:为什么回家的路这么辛苦,还是有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

生:因为春节是个大节日,他们特别思念亲人

生:因为他们工作忙,平常很少有时间回家

师:真棒,大家说的句句都在理。外出务工人员,他们回家的过程是艰难的,但心情却是欢喜的。因为在他们心中,春节时自己能与家人团聚是十分幸福的,春节在他们观念中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大节日。由此也可看出,“传统的春节以及春节背后的家”在人们观念中的重要意义。

师:
我们再来看看,有些人的年夜饭没有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这又是为什么呢?

PPT出示疫情特制短视频:

内容包括 ① 除夕不舍昼夜加班累到在地的医护人员 ②除夕在病房外等待病人醒来的家属 ③除夕在寒夜中骑行的外卖小哥

师:众所周知,今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今年的人们也有着不同以往的过年经历。我们不串门不出门,集体在家过年。平淡中有紧张,焦灼中有感动,虽然全国各地的人无法像以往一样齐聚一堂、共同欢庆美好的新年。虽然武汉,更是因为全面封锁而成了一座孤城,但全国人民的心却因为疫情而连的更加紧密,也始终心系武汉人民。无数奋战在一线的工作者为了挽救国家更多的生命,牺牲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无数幸福的人们因为始料未及的疫情,痛失了挚爱和亲人。同学们,此时我们的相聚和团圆显得如此难得,大家应该更加珍惜。

师: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可以写下来,读给自己的同桌听

师:有同学先把自己想对他们说的话和大家分享吗?

生:谢谢你们,你们是祖国的英雄,人民勇敢的守护者

生:你们辛苦了

学生交流讨论、师边巡视并适时指导,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如下:

明确:虽然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还有许多人为实现大家与亲人的团圆,而一直坚守在自我岗位上无法与家人团聚。但此时的他们并不孤单,因为祖国人民的心永远和他们在一起。我们与他们在祖国这个“大家”中是永远心心相连,互相牵挂。这是一种更广层面上,更有意义的一种团圆——“祖国的团圆”。

(三)节日大搜索

师:除了春节外,还有哪些和“家”有关的传统节日呢?动动你灵活的小脑筋想一想

PPT出示图片: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

师:这些节日中都有哪些习俗呢?它们的来源以及意义又是什么呢?拿出课前老师让大家完成的节日调查表,把你的调查成果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生在小组内交流分享,师认真倾听并适时评价

PPT出示图片:内容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师:图中的“人如潮”有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师生共同交流探讨)

明确:“潮”是指潮水,说明元宵节时街上的人像潮水涌过来一样多而密集,体现了元宵节十分热闹繁盛的场面。

师:同学们,老师想问问大家元宵节除了吃元宵,赏花灯,还有一项很有趣的智力活动不少人都跃跃欲试呢,有谁猜到它是什么了吗?

(预设答案:猜灯谜)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小诸葛啊,没错,就是“猜灯谜”。老师今天也特意带了两个灯谜,想现场一试,看大家的水平究竟如何,有谁愿意第一个来猜吗?

PPT出示灯谜:① 上不怕水,下不怕火,加家厨房,都有一个(预设答案:锅)

2 驼背公公,力大无穷,爱驼什么,车水马龙(预设答案:桥)

3一个老头,不跑不走,请他睡觉,他就摇头(预设答案:不倒翁)

生积极举手发言,师点人回答

师:看来大家都是猜谜小高手啊,老师给你们点个赞,棒棒棒,你们真棒!

PPT出示插图:内容“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师:一说起中秋,第一时刻大家脑海中会想到什么呢?

生:嫦娥、玉兔

生:月饼、家人

师:相信每到中秋,大家都会吃月饼。老师这儿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生:“圆”象征着团圆,

师:没错,中秋节可谓是除春节外,最重要的合家团圆的节日了。每年中秋,相信很多人都会赶回家和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亮,阖家过中秋

设计意图:借助不同的传统节日进一步感受“家”的丰富内涵,以及中国人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

(四)温习回顾、总结提升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传统节日中的“家”,你有什么收获或者感受?

(生畅所欲言,分享收获,师认真倾听并适时点评)

师:在不同的节日中,我们赋予了“家”不同的意义。如:祝福、思念、奉献、孝敬等。同时,也道出了深藏于中国人心中“全家团圆”的传统思想。这个“家”包括你的家,我的家,我们每个人的“小家”,也包括千千万万人所共同拥有的“大家”。希望大家既要爱自己的小家,也应该爱祖国这个大家,因为不管大小,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家!

设计意图:小结收获,总结提升。

【板书设计】

传统节日中的家

记忆中的年夜饭 家人 团聚

千里迢迢回家路 过程艰难 心情欢喜

其他的传统节日 元宵节 中秋节

第四篇: 浅谈在“双减”背景中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心得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心得

心得是指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心得,供大家参考选择。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心得
小学是学生进入学校学习的关键性阶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学生接受怎样的教育,就会成为怎样的人。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能够提升学生的品德,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新形势下,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小学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进行了新的认识,从基本学情出发,确定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学习
教会学生学习要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就会提升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转变教学的观念,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去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是必要的,这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也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时间,打破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总体上难度系数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并且参与到其中就能够对知识进行总结,也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针对学生比较熟悉的问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还需要不断地提升学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让学生能够跳出以前的漩涡。


2.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有效传播的效率,就要认真地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创新已有的教学模式,不断地对学习过程进行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知识的积累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够激发出更多的探究欲望,才能不断地产生对学习的新鲜感,不断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的留白在最近几年的小学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广和使用,并且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并不是一味向学生灌输学习的内容,而是要给学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时间,以此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多的探究性认识,提升探究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这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此种教学设计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能够让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断地突出特定的思维和习惯,找出更加科学的答案,由此提升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


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现代化教育理念当中非常强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将学生的位置明确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才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此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树立起以人为本的观念,首先需要教师转变思想,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增加交流和互动,适当进行角色的互换。其次,适合进度和方向,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使用多种方式营造轻松和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若是学生的兴趣点比较低,教师就需要究其原因,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更多的了解和反应,明确地摆正教师自己的位置,改变沉闷的课堂环境,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新形势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不断地革新教学思维,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学对策。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去对整个教学的环境和教学的过程进行优化,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多方面的进步。在此形式之下,面对教学的内容,面对教学的环境以及教学的目标,需要教师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综合研究各类对学生产生影响的学习要素,做好教学的准备和设计,由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才能够更好地教授知识,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心得
暑假我学习了孙彩平老师主编的《怎样上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全书分为六章,从教材的解读、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课堂活动实施、德育意义的通达和教学伦理的彰显六个方面专章讨论。针对这六个方面的重要意义,结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书中细致分析了优秀的教学案例,为我们一线教师在各个环节克服偏差,用好新教材,上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做了有效引领。看完这本书,对于如何上好一节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我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一、及时更新理念
新旧教材的改变不仅是内容的变化,而且是理念的转变,德育观的变化。书中对人与自然这一主线背后的伦理观的阐述令我印象深刻。新教材中引导儿童养成的是超越人类中心的功利主义思维,转向弱人类中心的和谐共在的自然观。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以前自然教育主题中经常出现的,了解动物、植物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说明其对人类的重要性,从而引导人们要爱护他们的教学设计显然是不相符的了。理论指导实践,研读新教材,理解新教材中理念的变化,及时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上好一堂道德与法治课至关重要。


二、积极面对教材
书中说,便教利学是新教材编写的初心,新教材从框架搭建、编写体例及呈现方式都以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和归宿。一个个精彩的案例分析,让我对新教材的陌生与隔阂消失大半。我感受到了新教材从形式到内容上为教和学所提供的方便,教学栏目的内在逻辑、各个栏目的实施、绘本式教材的精要通过研究和解读,这些陌生的板块都为教学带来便利。由此,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要做教材积极的使用者、开发者和创造者。


三、营造道德课堂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课堂教学伦理讨论。德育本身必须是道德的,才有可能培养出有德性的学生。在课堂上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给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信号,合格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关注的不应该仅仅是教学任务的达成,还应该表现出卓越的教育伦理品质,让课堂氛围充满尊重和真实,让每位学生得到公正对待,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心得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第五篇: 浅谈在“双减”背景中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作者:张前英
来源:《西部论丛》2017年第11期

        摘 要:由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于2016年6月28日联合印发实施出台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后,全国各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将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这意味着在小学起始年级开始,就需要学科教师组织学生从依法行政的方面,引导小学生树立起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从事一切活动,依照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就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宗旨所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教学手段 高效课堂

        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明确要求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法律的公平性,每一个公民都必须在法律的前提下,享受权利,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敢于面对不法行为,并与之作斗争,维护法律的尊严。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并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融会贯通。有如下做法:

        一、认真解读课标,明确教学宗旨

        《道德与法治》课标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基准,明确在章节、单元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及其教学注意事项等。同时,课标也是《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的依据。因此,做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弄清楚教材编排体系,大胆对教材进行挖掘,结合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取舍教材,去选择教材内容组织教学活动。

        在小学低段年级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从内容上,有效组织小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的知识: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
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
初步建立对家庭关系的法律认识;
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规则公平的意义与要求;
初步建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
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第六篇: 浅谈在“双减”背景中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作者:黄彩英

作者机构:古田县第一小学,福建 宁德,352200

来源:西部素质教育

年:2019

卷:005

期:011

页码:33-34

页数:2

中图分类:G62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组织形式

摘要: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文章首先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包括采用多种课堂组织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推荐访问:浅谈 法治 道德 浅谈在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落实双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