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体育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4篇
教育体育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篇1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肯努力奋斗,是没有不成功的。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市教育体育局保密工作管理制度。
一、保密工作的领导
(一)市教育体育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局机关保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加强对干部职工进行保密知识教育,根据上级保密部门的要求,对局机关的保密工作提出安排意见。加强对保密工作的检查,每年集中检查或抽查2次。
(二)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保密规定,牢固树立保密观念,严格遵守保密制度。自觉做到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知道的事项不打听,绝不利用国家机密谋取个人私利,不得将国家秘密和内部情况向家属、亲友及其他无关人员泄露。
二、保密工作的管理
(一)公务活动中的保密管理
1.召开涉及秘密事项的会议,必须有保密措施。会前应对参会人员进行保密教育。
2.凡规定不准记录的内容,与会人员不得记录和录音,未经审核批准,不得报道。
3.会议期间所发的秘密文件、资料须统一编号,登记分发,妥善保管,需收回的文件、资料,按规定及时收回。
4.参加涉密会议的人员,不准以任何形式对外泄露会议内容。
5.不得将密件带离办公室,如工作需要,应办理登记和审批手续,且不能将密件带到公共场所。
6.印章保管人员要严格遵守印章管理使用办法和保密规定,不得扩散使用印章的保密性公文内容。
(二)公文传递过程中的保密管理
1.秘密文件的传阅,应严格登记手续,随时掌握密件去向,防止密件丢失。不得擅自扩大传阅范围。阅读秘密文件、资料不得私自摘录和引用,因工作需要非记不可的,要妥善保管,但不能全文摘录。
2.发送秘密以上文件、资料,必须统一交机要员办理或派专人送达。任何人不得在传真机上传送密件。
3.绝密文件,传阅完毕立即清退。
4.办文时,凡文件内容涉密的,承办人应标明密级、保密期限,局办公室应审核密级标定的准确性。
(三)重点保密部位的管理
1.文秘室、文印室、档案室和各类考试的试题题库等重点保密岗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制定相应的保密工作规则;其办公场所,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
2.文印室对秘密文稿的打印要加设密码并妥善保存;文秘室应将密件单独放入保险柜;机要交换站要将密件妥善存放;严禁个人留存、抄录和外传。
3.节假日前要对凡有密件存放的地点进行检查,如有不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
(四)计算机信息的上网管理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各处室的涉密计算机实行物理隔离,严禁在无保密设施的计算机网络中传递国家秘密。不得在电子函件(电子邮件)、聊天室等传递、传播、转发或抄送秘密信息。
(五)领导专用车辆不得随意搭乘其他人员,领导临时离车,车上有涉密载体时,驾驶员不得离车,确保秘密载体的安全;不得泄露领导需要保密的活动日期、路线等内容。
(六)密件的复印管理
1.不得擅自复印密件,如工作需要复印必须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复印绝密文件和制文机关规定不准复印的密件,须经制文机关批准;复印其他密件,需经分管保密工作的领导批准。
2.密件复印件视同原件管理。
(七)密件的销毁。销毁密件时,应登记造册,并经分管领导审批,销毁时需由两人监销,不得将密件出售。
教育体育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篇2
强化新高考改革研究,积极稳妥推进高中选课走班。强化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类、艺体等特殊类招生研究,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市教育体育局6大工作要点,希望大家喜欢。
2022年是X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全市教育体育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锚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更多一点的教育体育”这一目标,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系统观念,树牢底线思维,统筹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全面提升教育体育内涵品质,加快建设教育体育现代化强市
一、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坚定不移用“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住干部、教师、学生“三个关键”,守好教材、讲台、网络“三个阵地”。动态开展师生信教和校园周边宗教场所排查,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完善舆情预警、研判、回应、处置等规程,维护教体系统意识形态安全。
2.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实施基层党建基础工作大提升行动,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重点加强民办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党的建设,推动组织设置、班子建设、活动阵地、运行机制等标准化规范化。深化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党员教育经常化、组织生活正常化、作用发挥常态化,争创市级示范党支部10个。深化“红烛先锋”工程,完善“双培养”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和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发展新党员150名。大力开展“一校一品”党建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培树打造党建品牌示范学校20处,召开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互融共进。
3.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健全专题会议、责任清单、述职评议、专项检查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廉政风险分析报告制度,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台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整治力度。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标本兼治抓好政风行风、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教育发展后劲和活力
4.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核编工作,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年内计划补充编制教师不少于500人。拓宽教师补充渠道,推动以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逐步化解城区大班额学校临时代课教师问题。探索建立中小学生均绩效工资增量机制,实行课时量、工作实绩和岗位相衔接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机制。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实施教师岗位分级聘任,完善聘任制度和聘期管理。落实教师减负清单,清理规范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
5.推进学生评价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准确把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义,深化学生评价改革,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6.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设义务教育网上招生平台,探索实施网上报名、网上审核、网上招生,全面实现义务教育网上招生“一网通办”,实现义务段招生“零跑腿”“零证明”。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方式,完善优化高中招生指标生分配制度,继续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实行分数+等级的方式招生。加快实施标准化考点建设,健全考务监督与指挥体系,加强考务工作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确保各类考试安全。
7.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改革。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责任督学队伍建设与管理。按照“区域相对固定、学校幼儿园全面覆盖”和“每2个责任督学挂牌督导6所左右学校幼儿园”的原则,重新划定督导责任区,选聘责任督学。认真做好迎接省、枣庄市对X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抓好评价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迎接枣庄市初验。
三、以协调发展为导向,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8.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启动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年内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所。积极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扩大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建立幼儿园常规管理督查机制,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继续推进“城区集团化、镇村一体化”办园模式,形成镇街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标准化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办园格局,补齐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短板。全面建设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争创X省“学前教育游戏活动示范区”。
9.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遴选3个乡镇参加省、市强镇筑基教育改革试点。坚持全域推进、试点先行,继续打造“乡村温馨校园”,组织做好原有学校复评工作。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带动薄弱学校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继续做好化解中小学大班额工作,确保动态清零成果持续巩固。严格控制学校招生计划,严禁跨区域择校,做好生源引导分流工作,严控班额,防止反弹。
10.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启动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工程,打造一批科技、人文、艺体、技能类特色高中学校。强化新高考改革研究,积极稳妥推进高中选课走班。强化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类、艺体等特殊类招生研究,加强学科竞赛教练团队建设,培育新的质量增长点。加强普职教育互通共融,探索推行职普学籍互转,引导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
11.推进职业教育创新特色发展。健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育训并举并重的育人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办法,实施质量型扩招,探索推行职普学籍互转。依托枣庄市职业教育贯通培养联盟,推动中高职教育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培养模式“1+X”。支持中职学校举办中职与高职“3+2”、中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4”办学模式,探索实行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支持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办高水平专业本科教育。
12.推动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巩固和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实施随班就读示范区(校)建设工程,组织编制和启动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1—2025年),进一步加强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健全城乡社区教育网络。办好“2021年X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四、以共建共享为目标,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13.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枣庄市各项群体竞赛活动,认真举办全民健身月及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举办X市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队参加枣庄市第十届全民运动会。做好规范化建设和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科学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依据。
14.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继续贯彻落实《X市新建小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X号)文件要求,推进新建小区配套安装体育设施工作。督促镇街相关部门做好21处新建社会足球场地的开放和管理等后续工作。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力度,做好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对外开放工作。完成100个村居体育健身器材提档升级任务。
15.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力求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和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以体育俱乐部建设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以特色创建引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校体育社团建设,争创国家和省级体育特色学校。
16.健全各类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学校体育工作力度,支持和鼓励城镇学校骨干体育教师采取“支教”“巡回教学”“对口辅导”“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健全群众体育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打造优秀的体育社会指导员等人才队伍。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组织举办篮球、足球、乒乓球、校园啦啦操比赛和田径运动会等赛事,提升竞技体育工作水平。
17.提升体育产业管理服务水平。拓展社会资源参与全民健身的途径和渠道,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个人兴办和支持体育事业。进一步打造特色体育品牌活动,赛事赛会固定化,将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休闲旅游整合发展,创设条件积极承办国家、省市大型赛事赛会。全面提升体育场馆、体育设施的管理水平。
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18.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寒暑假、师德师风建设月学习教育,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组织“齐鲁最美教师”“枣庄最美教师”和全市“十佳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弘扬师德师风正气。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落实“三评价一考核”和师德奖惩机制。
19.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抓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远程研修、中小学校长(园长)、创客骨干教师、新入职教师培训,举办名师、班主任、教导主任高端研修,形成骨干教师梯次培养培训体系。实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计划,打造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举办全市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教师技能大赛、班主任能力比赛。评选第四批X教学名师,推动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举办名师名校长论坛,持续开展名师送教下乡、名校长结对帮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20.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入头脑。广泛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系列活动,推进“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开展雷锋学校创建工作,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开展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法治教育,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毒品预防教育、反邪教和民族宗教教育。积极探索对学校、学生德育评价方式改革,推进学校德育“一校一案”实施。强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理念,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构建形成“三全育人”良好格局。
21.深化家校合作育人。成立家校合作育人指导中心,健全学校、学联区、市指导中心三级网络,完善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开展培训、论坛、学生成长共同体、亲子教育活动等,夯实家委会、家长学校等家校合作育人平台。落实省“乡村学校家校共育种子教师万人培育计划”,推动形成1+20家校共育学习共同体,建设指导辐射周边学校、幼儿园家校合作育人的队伍。建设心理辅导室,实施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
22.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不断优化教研队伍,加强中小学学科中心团队、市(县)兼职教研员工作室和学校联研共同体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对教科研课题的过程指导与服务,做好省、市级课题立项与结题工作,集中攻关一批重大科研课题。加强科研专题培训,推动校本教研开展。加强对教科研成果的评估认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23.深化教学改革和学业质量评价研究。开展“赢在新课堂”系列主题活动,培育一批新课堂达标典型学校,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推进模式。实施学业质量多元评价,强化过程性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加强实验教学监督管理和学生实验素养评价,力争分组实验在实验室开出率达到100%。推动创建一批学生阅读实践示范基地。
24.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生在校时间管理和节假日安排,严格实行教育教学工作“五公开”,严肃查处各类违规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课程设置要求,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严格执行中小学教材管理实施办法,规范中小学教材教辅管理。
2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作业、手机、读物、睡眠和体质“五个”管理,严肃整治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过度教学等问题。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落实课业负担调查制度。加强睡眠管理,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做好学生手机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校园。
26.加强体育美育工作。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做好体质测试工作及数据的采集和报送。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搭建中小学体育活动平台,完善体育竞赛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推进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加强特色品牌、星级社团、“一校一品”建设,推进学校“体育、艺术2+1”工作。
27.加强劳动教育。加强2处研学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内涵发展,组织小学三—六年级、初中八年级学生到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加强课程开发与建设,抓好师资配备与培训,不断提升劳动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水平。
六、以依法治教为保障,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28.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工作。认真贯彻《X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专项培训。深入开展依法治校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全面梳理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事项,组织实施教育系统“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等执法检查活动。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以及重大行政执法审核制度等。
29.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落实各项教育投入政策,巩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推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政策落实。优先保障教育重点项目支出需求,向中小学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小规模薄弱学校倾斜。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完善“校财局管”运行模式,健全“财务、资产、存货”一体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严格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各项财经法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严禁各项违规支出行为。分批组织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财务资产管理人员参加财经业务及法规培训。
30.完善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落实《X市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9-2030年)》和《X市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实施细则》,抓好荆泉路、红荷路、振兴路两侧及善南街道贾庄、五里坂等棚改区的配套学校规划建设,实施一中东校、X西中学二期、四实小红荷路校区、北辛路学校初中部扩建工程,推进鲁寨小学、周楼小学、北刘学校、实验幼儿园樱花苑园、北辛街道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机制,组织开展2009年以前校舍安全鉴定,对危旧校舍和校园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实施洪绪镇中学等30处学校塑胶运动场地建设工程。
31.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实验区建设。加快“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教与学”项目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等全过程中的深度应用。加快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推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扎实推进STEM课程,积极建设市级创客中心和学校创客空间。实施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工程,年内城区学校、乡镇中学、中心小学覆盖率达到80%以上。做好全自动录播教室建设指导和应用工作,完成所有高中、初中、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录播室建设目标。实施第二批智慧校园建设,力争全市70%的校园达到不同层次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加强教育云平台教研员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建设,提升教育云平台服务水平。
32.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落实测温验码制度、晨午检制度、学生因病缺课追查与登记制度、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消毒通风制度等,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深入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校医和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开好健康教育课。落实学生特定疾病、特异体质报告备案制度,着力预防学生在校期间意外事故发生。
33.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继续实施校园安全123工程,重点加强农村一般小学保安人员配备工作。启动智慧校园安防系统建设,推进监控系统智能升级,构建智慧校园智能预警平台。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力争完成率80%以上。加大防欺凌、防摔伤等校园安全事故教育培训力度,严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严格落实校园安全主体责任和学区监管责任,强化学校在隐患排查治理中承担的第一责任,落实“事前约谈”制度,继续实行“重大安全风险点”上报机制。强化教育装备质量安全管控,加强实验室危化品管理。
34.维护教体大局稳定。严格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属事管理”原则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源头预防措施,坚持抓早抓小,严格实行矛盾隐患周排查、周汇报和月通报制度。认真落实日常接访制度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加强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的矛盾排查工作。立足事要解决,推进矛盾化解攻坚,全力抓好初信初访事项办理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越级上访,切实维护全系统信访稳定。
35.提升教育惠民服务水平。开展小学放学后延时、非寄宿制学校配餐、非寄宿制初中学校研修室对学生开放、学校公共资源节假日向本校学生开放等“四项服务”,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深化“万师访万家”活动。推进教育政务服务网上办理,争创“教育服务、叫您满意”工作品牌。
36.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健全责任体系,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特殊教育学生,深入推进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确保“一个都不能少”。按照“脱贫不脱钩”的政策要求,继续推进“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规范资助各环节的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优先纳入资助范围。实行中职学校资助工作月巡视、季检查制度。
37.统筹做好图书代办发行、语言文字、老干部、工会等工作。开展第25届全国推普周系列活动,组织普通话测试,做好X省甲骨文特色学校遴选工作。严格教育图书报刊《目录》管理,推行网上征订,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用评”活动。创新老干部工作方式,推进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活动开展。落实党建带团建、队建体制机制,加强团队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团队干部队伍素质,落实《“红领巾奖章”实施方案》。开展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创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3处。完善重点工作督查落实机制,做好公文处理、建议提案办理、校服管理和机关后勤服务等工作。
教育体育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篇3
健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育训并举并重的育人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面是星星阅读网小编为您推荐2022年全市教育和体育局工作要点。
2022年是X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全市教育体育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锚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更多一点的教育体育”这一目标,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系统观念,树牢底线思维,统筹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全面提升教育体育内涵品质,加快建设教育体育现代化强市
一、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坚定不移用“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住干部、教师、学生“三个关键”,守好教材、讲台、网络“三个阵地”。动态开展师生信教和校园周边宗教场所排查,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完善舆情预警、研判、回应、处置等规程,维护教体系统意识形态安全。
2.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实施基层党建基础工作大提升行动,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重点加强民办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党的建设,推动组织设置、班子建设、活动阵地、运行机制等标准化规范化。深化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党员教育经常化、组织生活正常化、作用发挥常态化,争创市级示范党支部10个。深化“红烛先锋”工程,完善“双培养”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和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发展新党员150名。大力开展“一校一品”党建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培树打造党建品牌示范学校20处,召开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互融共进。
3.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健全专题会议、责任清单、述职评议、专项检查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廉政风险分析报告制度,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台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整治力度。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标本兼治抓好政风行风、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教育发展后劲和活力
4.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核编工作,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年内计划补充编制教师不少于500人。拓宽教师补充渠道,推动以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逐步化解城区大班额学校临时代课教师问题。探索建立中小学生均绩效工资增量机制,实行课时量、工作实绩和岗位相衔接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机制。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实施教师岗位分级聘任,完善聘任制度和聘期管理。落实教师减负清单,清理规范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
5.推进学生评价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准确把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义,深化学生评价改革,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6.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设义务教育网上招生平台,探索实施网上报名、网上审核、网上招生,全面实现义务教育网上招生“一网通办”,实现义务段招生“零跑腿”“零证明”。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方式,完善优化高中招生指标生分配制度,继续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实行分数+等级的方式招生。加快实施标准化考点建设,健全考务监督与指挥体系,加强考务工作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确保各类考试安全。
7.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改革。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责任督学队伍建设与管理。按照“区域相对固定、学校幼儿园全面覆盖”和“每2个责任督学挂牌督导6所左右学校幼儿园”的原则,重新划定督导责任区,选聘责任督学。认真做好迎接省、枣庄市对X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抓好评价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迎接枣庄市初验。
三、以协调发展为导向,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8.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启动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年内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所。积极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扩大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建立幼儿园常规管理督查机制,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继续推进“城区集团化、镇村一体化”办园模式,形成镇街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标准化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办园格局,补齐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短板。全面建设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争创X省“学前教育游戏活动示范区”。
9.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遴选3个乡镇参加省、市强镇筑基教育改革试点。坚持全域推进、试点先行,继续打造“乡村温馨校园”,组织做好原有学校复评工作。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带动薄弱学校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继续做好化解中小学大班额工作,确保动态清零成果持续巩固。严格控制学校招生计划,严禁跨区域择校,做好生源引导分流工作,严控班额,防止反弹。
10.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启动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工程,打造一批科技、人文、艺体、技能类特色高中学校。强化新高考改革研究,积极稳妥推进高中选课走班。强化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类、艺体等特殊类招生研究,加强学科竞赛教练团队建设,培育新的质量增长点。加强普职教育互通共融,探索推行职普学籍互转,引导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
11.推进职业教育创新特色发展。健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育训并举并重的育人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办法,实施质量型扩招,探索推行职普学籍互转。依托枣庄市职业教育贯通培养联盟,推动中高职教育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培养模式“1+X”。支持中职学校举办中职与高职“3+2”、中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4”办学模式,探索实行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支持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办高水平专业本科教育。
12.推动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巩固和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实施随班就读示范区(校)建设工程,组织编制和启动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1—2025年),进一步加强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健全城乡社区教育网络。办好“2021年X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四、以共建共享为目标,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13.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枣庄市各项群体竞赛活动,认真举办全民健身月及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举办X市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队参加枣庄市第十届全民运动会。做好规范化建设和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科学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依据。
14.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继续贯彻落实《X市新建小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X号)文件要求,推进新建小区配套安装体育设施工作。督促镇街相关部门做好21处新建社会足球场地的开放和管理等后续工作。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力度,做好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对外开放工作。完成100个村居体育健身器材提档升级任务。
15.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力求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和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以体育俱乐部建设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以特色创建引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校体育社团建设,争创国家和省级体育特色学校。
16.健全各类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学校体育工作力度,支持和鼓励城镇学校骨干体育教师采取“支教”“巡回教学”“对口辅导”“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健全群众体育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打造优秀的体育社会指导员等人才队伍。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组织举办篮球、足球、乒乓球、校园啦啦操比赛和田径运动会等赛事,提升竞技体育工作水平。
17.提升体育产业管理服务水平。拓展社会资源参与全民健身的途径和渠道,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个人兴办和支持体育事业。进一步打造特色体育品牌活动,赛事赛会固定化,将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休闲旅游整合发展,创设条件积极承办国家、省市大型赛事赛会。全面提升体育场馆、体育设施的管理水平。
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18.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寒暑假、师德师风建设月学习教育,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组织“齐鲁最美教师”“枣庄最美教师”和全市“十佳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弘扬师德师风正气。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落实“三评价一考核”和师德奖惩机制。
19.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抓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远程研修、中小学校长(园长)、创客骨干教师、新入职教师培训,举办名师、班主任、教导主任高端研修,形成骨干教师梯次培养培训体系。实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计划,打造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举办全市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教师技能大赛、班主任能力比赛。评选第四批X教学名师,推动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举办名师名校长论坛,持续开展名师送教下乡、名校长结对帮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20.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入头脑。广泛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系列活动,推进“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开展雷锋学校创建工作,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开展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法治教育,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毒品预防教育、反邪教和民族宗教教育。积极探索对学校、学生德育评价方式改革,推进学校德育“一校一案”实施。强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理念,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构建形成“三全育人”良好格局。
21.深化家校合作育人。成立家校合作育人指导中心,健全学校、学联区、市指导中心三级网络,完善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开展培训、论坛、学生成长共同体、亲子教育活动等,夯实家委会、家长学校等家校合作育人平台。落实省“乡村学校家校共育种子教师万人培育计划”,推动形成1+20家校共育学习共同体,建设指导辐射周边学校、幼儿园家校合作育人的队伍。建设心理辅导室,实施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
22.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不断优化教研队伍,加强中小学学科中心团队、市(县)兼职教研员工作室和学校联研共同体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对教科研课题的过程指导与服务,做好省、市级课题立项与结题工作,集中攻关一批重大科研课题。加强科研专题培训,推动校本教研开展。加强对教科研成果的评估认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23.深化教学改革和学业质量评价研究。开展“赢在新课堂”系列主题活动,培育一批新课堂达标典型学校,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推进模式。实施学业质量多元评价,强化过程性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加强实验教学监督管理和学生实验素养评价,力争分组实验在实验室开出率达到100%。推动创建一批学生阅读实践示范基地。
24.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生在校时间管理和节假日安排,严格实行教育教学工作“五公开”,严肃查处各类违规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课程设置要求,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严格执行中小学教材管理实施办法,规范中小学教材教辅管理。
2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作业、手机、读物、睡眠和体质“五个”管理,严肃整治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过度教学等问题。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落实课业负担调查制度。加强睡眠管理,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做好学生手机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校园。
26.加强体育美育工作。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做好体质测试工作及数据的采集和报送。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搭建中小学体育活动平台,完善体育竞赛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推进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加强特色品牌、星级社团、“一校一品”建设,推进学校“体育、艺术2+1”工作。
27.加强劳动教育。加强2处研学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内涵发展,组织小学三—六年级、初中八年级学生到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加强课程开发与建设,抓好师资配备与培训,不断提升劳动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水平。
六、以依法治教为保障,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28.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工作。认真贯彻《X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专项培训。深入开展依法治校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全面梳理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事项,组织实施教育系统“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等执法检查活动。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以及重大行政执法审核制度等。
29.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落实各项教育投入政策,巩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推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政策落实。优先保障教育重点项目支出需求,向中小学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小规模薄弱学校倾斜。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完善“校财局管”运行模式,健全“财务、资产、存货”一体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严格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各项财经法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严禁各项违规支出行为。分批组织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财务资产管理人员参加财经业务及法规培训。
30.完善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落实《X市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19-2030年)》和《X市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实施细则》,抓好荆泉路、红荷路、振兴路两侧及善南街道贾庄、五里坂等棚改区的配套学校规划建设,实施一中东校、X西中学二期、四实小红荷路校区、北辛路学校初中部扩建工程,推进鲁寨小学、周楼小学、北刘学校、实验幼儿园樱花苑园、北辛街道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机制,组织开展2009年以前校舍安全鉴定,对危旧校舍和校园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实施洪绪镇中学等30处学校塑胶运动场地建设工程。
31.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实验区建设。加快“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教与学”项目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等全过程中的深度应用。加快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推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扎实推进STEM课程,积极建设市级创客中心和学校创客空间。实施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工程,年内城区学校、乡镇中学、中心小学覆盖率达到80%以上。做好全自动录播教室建设指导和应用工作,完成所有高中、初中、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录播室建设目标。实施第二批智慧校园建设,力争全市70%的校园达到不同层次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加强教育云平台教研员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建设,提升教育云平台服务水平。
32.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落实测温验码制度、晨午检制度、学生因病缺课追查与登记制度、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消毒通风制度等,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深入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校医和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开好健康教育课。落实学生特定疾病、特异体质报告备案制度,着力预防学生在校期间意外事故发生。
33.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继续实施校园安全123工程,重点加强农村一般小学保安人员配备工作。启动智慧校园安防系统建设,推进监控系统智能升级,构建智慧校园智能预警平台。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力争完成率80%以上。加大防欺凌、防摔伤等校园安全事故教育培训力度,严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严格落实校园安全主体责任和学区监管责任,强化学校在隐患排查治理中承担的第一责任,落实“事前约谈”制度,继续实行“重大安全风险点”上报机制。强化教育装备质量安全管控,加强实验室危化品管理。
34.维护教体大局稳定。严格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属事管理”原则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源头预防措施,坚持抓早抓小,严格实行矛盾隐患周排查、周汇报和月通报制度。认真落实日常接访制度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加强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的矛盾排查工作。立足事要解决,推进矛盾化解攻坚,全力抓好初信初访事项办理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越级上访,切实维护全系统信访稳定。
35.提升教育惠民服务水平。开展小学放学后延时、非寄宿制学校配餐、非寄宿制初中学校研修室对学生开放、学校公共资源节假日向本校学生开放等“四项服务”,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深化“万师访万家”活动。推进教育政务服务网上办理,争创“教育服务、叫您满意”工作品牌。
36.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健全责任体系,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特殊教育学生,深入推进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确保“一个都不能少”。按照“脱贫不脱钩”的政策要求,继续推进“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规范资助各环节的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优先纳入资助范围。实行中职学校资助工作月巡视、季检查制度。
37.统筹做好图书代办发行、语言文字、老干部、工会等工作。开展第25届全国推普周系列活动,组织普通话测试,做好X省甲骨文特色学校遴选工作。严格教育图书报刊《目录》管理,推行网上征订,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用评”活动。创新老干部工作方式,推进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活动开展。落实党建带团建、队建体制机制,加强团队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团队干部队伍素质,落实《“红领巾奖章”实施方案》。开展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创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3处。完善重点工作督查落实机制,做好公文处理、建议提案办理、校服管理和机关后勤服务等工作。
教育体育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篇4
2022年是X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全市教育体育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锚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更多一点的教育体育”这一目标,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系统观念,树牢底线思维,统筹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全面提升教育体育内涵品质,加快建设教育体育现代化强市
一、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加强党对教育体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1.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坚定不移用“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抓住干部、教师、学生“三个关键”,守好教材、讲台、网络“三个阵地”。动态开展师生信教和校园周边宗教场所排查,坚决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完善舆情预警、研判、回应、处置等规程,维护教体系统意识形态安全。
2.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实施基层党建基础工作大提升行动,调整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重点加强民办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党的建设,推动组织设置、班子建设、活动阵地、运行机制等标准化规范化。深化党支部建设规范提升行动,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党员教育经常化、组织生活正常化、作用发挥常态化,争创市级示范党支部10个。深化“红烛先锋”工程,完善“双培养”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评星定级和党员积分量化管理,发展新党员150名。大力开展“一校一品”党建特色品牌创建活动,培树打造党建品牌示范学校20处,召开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互融共进。
3.压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健全专题会议、责任清单、述职评议、专项检查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廉政风险分析报告制度,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台账。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加大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整治力度。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标本兼治抓好政风行风、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强、满意度更高。
二、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教育发展后劲和活力
4.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核编工作,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年内计划补充编制教师不少于500人。拓宽教师补充渠道,推动以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逐步化解城区大班额学校临时代课教师问题。探索建立中小学生均绩效工资增量机制,实行课时量、工作实绩和岗位相衔接的教师绩效工资分配机制。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推动实施教师岗位分级聘任,完善聘任制度和聘期管理。落实教师减负清单,清理规范与教育教学无关事项。
5.推进学生评价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准确把握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义,深化学生评价改革,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招生考试评价制度改革。
6.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设义务教育网上招生平台,探索实施网上报名、网上审核、网上招生,全面实现义务教育网上招生“一网通办”,实现义务段招生“零跑腿”“零证明”。改革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方式,完善优化高中招生指标生分配制度,继续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实行分数+等级的方式招生。加快实施标准化考点建设,健全考务监督与指挥体系,加强考务工作目标管理和量化考核,确保各类考试安全。
7.推进新时代教育督导改革。深入贯彻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责任督学队伍建设与管理。按照“区域相对固定、学校幼儿园全面覆盖”和“每2个责任督学挂牌督导6所左右学校幼儿园”的原则,重新划定督导责任区,选聘责任督学。认真做好迎接省、枣庄市对X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抓好评价反馈问题整改。全面推进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迎接枣庄市初验。
三、以协调发展为导向,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8.推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启动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年内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所。积极开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工作,扩大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建立幼儿园常规管理督查机制,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继续推进“城区集团化、镇村一体化”办园模式,形成镇街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标准化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办园格局,补齐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短板。全面建设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争创X省“学前教育游戏活动示范区”。
9.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遴选3个乡镇参加省、市强镇筑基教育改革试点。坚持全域推进、试点先行,继续打造“乡村温馨校园”,组织做好原有学校复评工作。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深化教育“放管服”改革,落实中小学办学主体地位,提升办学支撑保障能力。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带动薄弱学校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继续做好化解中小学大班额工作,确保动态清零成果持续巩固。严格控制学校招生计划,严禁跨区域择校,做好生源引导分流工作,严控班额,防止反弹。
10.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启动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工程,打造一批科技、人文、艺体、技能类特色高中学校。强化新高考改革研究,积极稳妥推进高中选课走班。强化强基计划、综合评价类、艺体等特殊类招生研究,加强学科竞赛教练团队建设,培育新的质量增长点。加强普职教育互通共融,探索推行职普学籍互转,引导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办学、多样化发展。
11.推进职业教育创新特色发展。健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育训并举并重的育人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中高职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办法,实施质量型扩招,探索推行职普学籍互转。依托枣庄市职业教育贯通培养联盟,推动中高职教育联合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培养模式“1+X”。支持中职学校举办中职与高职“3+2”、中职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4”办学模式,探索实行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支持枣庄科技职业学院与职业教育本科和应用型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办高水平专业本科教育。
12.推动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社区教育和终身教育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巩固和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实施随班就读示范区(校)建设工程,组织编制和启动实施第三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21—2025年),进一步加强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健全城乡社区教育网络。办好“2021年X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推进全民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四、以共建共享为目标,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
13.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枣庄市各项群体竞赛活动,认真举办全民健身月及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举办X市第十一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队参加枣庄市第十届全民运动会。做好规范化建设和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科学制定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依据。
14.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继续贯彻落实《X市新建小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的实施意见》(X政办发〔X〕X号)文件要求,推进新建小区配套安装体育设施工作。督促镇街相关部门做好21处新建社会足球场地的开放和管理等后续工作。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力度,做好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对外开放工作。完成100个村居体育健身器材提档升级任务。
15.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力求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和场地建设取得新突破,以体育俱乐部建设推动青少年体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以特色创建引领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校体育社团建设,争创国家和省级体育特色学校。
16.健全各类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学校体育工作力度,支持和鼓励城镇学校骨干体育教师采取“支教”“巡回教学”“对口辅导”“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健全群众体育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机制,打造优秀的体育社会指导员等人才队伍。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组织举办篮球、足球、乒乓球、校园啦啦操比赛和田径运动会等赛事,提升竞技体育工作水平。
17.提升体育产业管理服务水平。拓展社会资源参与全民健身的途径和渠道,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个人兴办和支持体育事业。进一步打造特色体育品牌活动,赛事赛会固定化,将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休闲旅游整合发展,创设条件积极承办国家、省市大型赛事赛会。全面提升体育场馆、体育设施的管理水平。
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18.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寒暑假、师德师风建设月学习教育,把广大教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组织“齐鲁最美教师”“枣庄最美教师”和全市“十佳师德标兵”等评选活动,弘扬师德师风正气。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落实“三评价一考核”和师德奖惩机制。
19.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抓好“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远程研修、中小学校长(园长)、创客骨干教师、新入职教师培训,举办名师、班主任、教导主任高端研修,形成骨干教师梯次培养培训体系。实施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计划,打造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举办全市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教师技能大赛、班主任能力比赛。评选第四批X教学名师,推动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举办名师名校长论坛,持续开展名师送教下乡、名校长结对帮扶、“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20.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入头脑。广泛开展“争做新时代好少年”系列活动,推进“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开展雷锋学校创建工作,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开展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法治教育,加强预防青少年犯罪、毒品预防教育、反邪教和民族宗教教育。积极探索对学校、学生德育评价方式改革,推进学校德育“一校一案”实施。强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理念,推进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构建形成“三全育人”良好格局。
21.深化家校合作育人。成立家校合作育人指导中心,健全学校、学联区、市指导中心三级网络,完善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开展培训、论坛、学生成长共同体、亲子教育活动等,夯实家委会、家长学校等家校合作育人平台。落实省“乡村学校家校共育种子教师万人培育计划”,推动形成1+20家校共育学习共同体,建设指导辐射周边学校、幼儿园家校合作育人的队伍。建设心理辅导室,实施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工程,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
22.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不断优化教研队伍,加强中小学学科中心团队、市(县)兼职教研员工作室和学校联研共同体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对教科研课题的过程指导与服务,做好省、市级课题立项与结题工作,集中攻关一批重大科研课题。加强科研专题培训,推动校本教研开展。加强对教科研成果的评估认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23.深化教学改革和学业质量评价研究。开展“赢在新课堂”系列主题活动,培育一批新课堂达标典型学校,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推进模式。实施学业质量多元评价,强化过程性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加强实验教学监督管理和学生实验素养评价,力争分组实验在实验室开出率达到100%。推动创建一批学生阅读实践示范基地。
24.严格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生在校时间管理和节假日安排,严格实行教育教学工作“五公开”,严肃查处各类违规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课程设置要求,开齐课程,上足课时,严格执行中小学教材管理实施办法,规范中小学教材教辅管理。
25.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作业、手机、读物、睡眠和体质“五个”管理,严肃整治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过度教学等问题。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落实课业负担调查制度。加强睡眠管理,确保孩子们睡眠充足。做好学生手机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校园。
26.加强体育美育工作。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做好体质测试工作及数据的采集和报送。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搭建中小学体育活动平台,完善体育竞赛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运动。推进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加强特色品牌、星级社团、“一校一品”建设,推进学校“体育、艺术2+1”工作。
27.加强劳动教育。加强2处研学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内涵发展,组织小学三—六年级、初中八年级学生到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加强课程开发与建设,抓好师资配备与培训,不断提升劳动研学实践教育工作水平。
六、以依法治教为保障,努力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
28.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工作。认真贯彻《X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专项培训。深入开展依法治校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全面梳理行政处罚、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事项,组织实施教育系统“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等执法检查活动。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以及重大行政执法审核制度等。
29.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落实各项教育投入政策,巩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推动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政策落实。优先保障教育重点项目支出需求,向中小学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小规模薄弱学校倾斜。推进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完善“校财局管”运行模式,健全“财务、资产、存货”一体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严格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各项财经法规,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严禁各项违规支出行为。分批组织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和财务资产管理人员参加财经业务及法规培训。
30.完善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落实《X市城乡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xx-2030年)》和《X市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实施细则》,抓好荆泉路、红荷路、振兴路两侧及善南街道贾庄、五里坂等棚改区的配套学校规划建设,实施一中东校、X西中学二期、四实小红荷路校区、北辛路学校初中部扩建工程,推进鲁寨小学、周楼小学、北刘学校、实验幼儿园樱花苑园、北辛街道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建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机制,组织开展2009年以前校舍安全鉴定,对危旧校舍和校园设施进行维修改造。实施洪绪镇中学等30处学校塑胶运动场地建设工程。
31.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推进教学改革与信息技术融合实验区建设。加快“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教与学”项目建设,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等全过程中的深度应用。加快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应用,推动实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扎实推进STEM课程,积极建设市级创客中心和学校创客空间。实施无线网络全覆盖建设工程,年内城区学校、乡镇中学、中心小学覆盖率达到80%以上。做好全自动录播教室建设指导和应用工作,完成所有高中、初中、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录播室建设目标。实施第二批智慧校园建设,力争全市70%的校园达到不同层次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加强教育云平台教研员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建设,提升教育云平台服务水平。
32.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落实测温验码制度、晨午检制度、学生因病缺课追查与登记制度、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消毒通风制度等,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深入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加强校医和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和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开好健康教育课。落实学生特定疾病、特异体质报告备案制度,着力预防学生在校期间意外事故发生。
33.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继续实施校园安全123工程,重点加强农村一般小学保安人员配备工作。启动智慧校园安防系统建设,推进监控系统智能升级,构建智慧校园智能预警平台。实施“互联网+明厨亮灶”工程,力争完成率80%以上。加大防欺凌、防摔伤等校园安全事故教育培训力度,严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严格落实校园安全主体责任和学区监管责任,强化学校在隐患排查治理中承担的第一责任,落实“事前约谈”制度,继续实行“重大安全风险点”上报机制。强化教育装备质量安全管控,加强实验室危化品管理。
34.维护教体大局稳定。严格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属事管理”原则细化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源头预防措施,坚持抓早抓小,严格实行矛盾隐患周排查、周汇报和月通报制度。认真落实日常接访制度和领导干部定期接访、下访制度,加强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的矛盾排查工作。立足事要解决,推进矛盾化解攻坚,全力抓好初信初访事项办理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越级上访,切实维护全系统信访稳定。
35.提升教育惠民服务水平。开展小学放学后延时、非寄宿制学校配餐、非寄宿制初中学校研修室对学生开放、学校公共资源节假日向本校学生开放等“四项服务”,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深化“万师访万家”活动。推进教育政务服务网上办理,争创“教育服务、叫您满意”工作品牌。
36.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健全责任体系,常态化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特殊教育学生,深入推进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确保“一个都不能少”。按照“脱贫不脱钩”的政策要求,继续推进“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规范资助各环节的管理。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优先纳入资助范围。实行中职学校资助工作月巡视、季检查制度。
37.统筹做好图书代办发行、语言文字、老干部、工会等工作。开展第25届全国推普周系列活动,组织普通话测试,做好X省甲骨文特色学校遴选工作。严格教育图书报刊《目录》管理,推行网上征订,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学用评”活动。创新老干部工作方式,推进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和活动开展。落实党建带团建、队建体制机制,加强团队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团队干部队伍素质,落实《“红领巾奖章”实施方案》。开展系列国防教育活动,创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3处。完善重点工作督查落实机制,做好公文处理、建议提案办理、校服管理和机关后勤服务等工作。